經濟學人:中國經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

人氣 120

【大紀元2015年04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關於中國的疑問不是增長是否將反彈到雙位數,而是它的放緩將是一個漸漸的下滑還是突然的危險的下墜。四月十五日發佈的第一季度GDP為7%,這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慢的速度。緊張的跡象在浮現:資本在外逃,公共財政更加緊張,壞賬在上升。

「增長將繼續下滑,」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項菘左說。「我們主要的希望是下滑平緩進行。」

《經濟學人》4月16日發表文章說,中國經濟正從高空降落地面,它將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呢?

房地產的風暴警告

《經濟學人》報導說,懸在中國上方最黑暗的烏雲是房地產市場。受它影響的領域從鋼鐵到傢俱,它驅動經濟的五分之一。現在,它準備回縮。過去一年房地產價格已經下滑6%,這是有史以來最急劇的下跌。這不是第一次房地產市場看起來脆弱,但是先前的下挫是受到冷卻市場故意政策的驅動。而最近幾個月,它是相反的:需求未能對一系列刺激措施諸如下調按揭利率作出反應。

許多分析師預計房地產銷售將很快開始下跌。目前是每年出售1千萬套。每年房屋修建也將遞減。那些對房市熱潮持久過度自信的人將付出代價。中國鋼鐵生產也將逐年遞減。目前中國鋼鐵製造商產能為每年12億噸。

房地產因此從中國經濟的推動力轉變為拖累。瑞銀經濟學家汪濤估計,建設增長每減少10個百分點,GDP就會下降3個百分點。她預測今年建設增長將放緩5個百分點。

被債務拖累

《經濟學人》報導說,中國可能重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辦法是利用它的銀行向經濟裡面注入現金,就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候做的那樣。然而這將是一個可怕的錯誤。官員們已經忙於對付先前借貸狂潮帶來的後遺症。總債務已經飆升,從2008年GDP的150%上升到今天的250%。這比日本90年代金融動盪前夕的債務增長還要高。

隨著債務堵塞經濟的齒輪,中國借貸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減弱。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六年前,每一元新增貸款帶來五元經濟產出。在金融危機的六年之後,每一元信貸只能帶來三元經濟產出。銀行報告壞賬比例是1.25%,但是股票價格暗示真實的比例更接近10%。

直到最近中國還有辦法脫離債務麻煩。現在不再有這個可能性。隨著通縮降臨,經濟疲軟,名義增長速度只有幾年前的三分之一。在今年第一季度,名義GDP增長僅僅增長5.8%。金融系統也比九十年代末遠遠更加複雜,那時候也出現過壞賬飆升。那時國營銀行佔據幾乎全部的借貸。在金融危機之後,它們的份額下降到不到三分之二。監管鬆散的影子銀行佔據了剩下的部份。

但是沒有鐵的定律說,債務大幅上升就一定導致危機。很多取決於債務如何管理。中國有幾個優勢。它的債務的絕大多數是屬於國內的。在許多情況下,債務人和債權人聽命於同一個主人,也就是政府。國營銀行不著急要國營造船廠償還貸款。這給理清亂麻贏得時間。債務也比較集中。家庭債務不多,中央政府債務也不多。主要的罪魁禍首是地方政府和相對小范圍的企業:國營企業、房地產開發商和建築公司。

中國能否避免危機現在受到房地產領域第一例違約前景的考驗。深陷腐敗案件的開發商佳兆業正跟債券持有人談判重組債務。迄今金融領域沒有受到傳染。穆迪認為:這是一個孤立案件,沒有系統性風險的症狀。

從這個方面來說,中國債務問題類似於它的房地產萎靡不振。嚴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預後仍然黯淡。信貸增長下滑到15%以下,比過去十年平均速度下降四分之一。但是由於名義GDP增長更慢,中國的債務-GDP水平繼續上升。借貸因此必須進一步放緩,又一塊烏雲出現在地平線上。

人均收入落後

很多人對中國經濟的印象是,它是一個巨大的信貸點燃的房地產泡沫。如果是這樣的話,建築和信貸雙雙放緩將足以將增長下拽到個位數,甚至陷入衰退。而且中國是一個大陸規模的經濟體。雖然中國已經獲得中等收入地位,但是它的人均平價購買力GDP只有12000美元,還不到土耳其的三分之二,僅僅是韓國的三分之一。

中國亟需轉向消費型增長。中國投資佔據經濟產出的50%,遠遠超過日本和韓國在經濟增長最快階段的比例。沒有再平衡,工業產能過剩只會惡化,進一步削減資本回報率。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野村:房地產泡沫破裂 中國可能硬著陸
時代:中國的政治硬著陸在來臨
內憂外患 中共政治硬著陸來臨
彭博社:中國正在發酵的次貸危機「令人脊背發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