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資無孔不入 學者憂台灣經濟殖民化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台灣教授協會23日舉辦「中資侵台 全民警戒」座談會,邀請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林向愷及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分析當前中資大量入台所出現的問題。張清溪以「引狼入室」形容中資來台的危機,並強調中共的政治目的是台灣最大威脅,因為台灣的「政治民主、經濟繁榮及社會安定」,與中共的「政治獨裁、經濟泡沫化及社會動亂」形成強烈對比,讓中共感覺芒刺在背,所以中共才會不斷用資金、人員來台,企圖影響台灣的價值。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陳柏州/大紀元)

張清溪以被稱為「中國的第二塊大陸」的非洲為例,中資不斷掠奪非洲石油資源、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壓榨當地勞工,但對改善當地醫療、勞工生活條件卻非常少,被外界稱為「帶血的GDP」,甚至有非洲政府呼籲西方移民者能重返非洲,因為「至少還有人類的外表」,證明所謂「中國模式」,其實是膜拜金權、忽視人權、枉顧生態、拋棄普世價值的模式。
台灣教授協會祕書長許文堂。(陳柏州/大紀元)

台灣經濟殖民化 學者:前景堪憂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陳柏州/大紀元)

「台灣經濟過去是依賴中國而發展,現在是依賴中國而生存」,林向愷表示,過去開放台商投資中國,導致台灣投資國內大幅下降、資金、技術大量西進,產業鏈也被破壞;而近來中國則模仿台灣70年代的模式,發展進口替代的產業,若紅色供應鏈成熟後,屆時台灣出口的中間財、原物料、機器設備、出口到中國的產品會大幅衰退,若再開放中資及通過服貿後,未來中共將全面控制台灣經濟,台灣的經濟將會再度殖民化。

林向愷也憂心地表示,自主的技術優勢是維繫台灣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動能,所以過去中資大量挖角台灣人才,已導致台灣的技術優勢難以維持,現在再開放中資來台,會讓中資併購許多不願赴中的技術領先企業,雖然馬政府聲稱要實質管制,但當管制無效,讓中資企業取得台灣廠商的實際經營權後,技術將被掏空。

林向愷舉上海汽車集團在2004年用5.1億美元收購韓國雙龍汽車48.9%的股權為例,收購時雖承諾不裁減工作機會,並協助進入中國市場,但當雙龍營運困難時,上海汽車卻不挹注資金,因為中國已把最關鍵的傳動、動力輸出系統掏空,而韓國工人的工作機會,「根本不在他的考量之中。」因此若讓中資主導企業的經濟權、決策權時,要搬什麼技術都可以。

林向愷也提醒,殖民地經濟的特徵除了無經濟自由選擇權外,經濟走向也不是為了在地基層人民的生活幸福為目標,而是依附在母國架構下,跟母國進行生產的分工,母國要你生產什麼,你就得生產什麼,也不管是否影響經濟安全。更重要的是「殖民地經濟只重效率、不在乎分配,也不在乎對環境生態的破壞」,政府還會用強壓人民取得生產要素,而台灣近年的強行徵收土地、薪水不漲,都是殖民地經濟的前兆。

林向愷呼籲,若開放中資和服貿,恐會導致中國全面掌控台灣經濟,讓台灣從獨立自主、擁有經貿自由的地區,淪為中國的殖民地經濟,「屆時國家主權淪喪只是時間問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陳柏州/大紀元)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則認為,過去中國之所以會快速成長,除了大部分是台商帶技術西進的關係外,還有過去強迫外資要與中國資本合資,藉此盜取其他國家技術,才會讓紅色供應鏈慢慢形成。過去中資也不斷挖角台灣人才,現在覺得挖角太慢,乾脆用買下台灣企業來取得人才及技術。

對於現今台灣投資環境無法有效吸引外資來台,僅能吸引中資、台商,邱俊榮分析,正是因為台灣知識趨動產業的動力正在消失,大量技術西進中國後,又因為近10、20年台商習慣去中國賺容易賺的錢,不投入資金去做技術研發而逐漸失去技術優勢,又因為房地產飆漲、資本外移等因素,導致不願投資自己,以及技術外移導致跟中國產品替代性較高,所造成的出口下滑,這些根本問題不去檢討,卻只想吸引中資來台,根本是緣木求魚。◇

中資侵台 專家看法
◎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
「中國模式」被外界稱為「帶血的GDP」,其實就是膜拜金權、忽視人權、枉顧生態、拋棄普世價值的模式。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
台灣經濟過去是依賴中國而發展,現在是依賴中國而生存。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
判斷外資來台是否有利,可從能否帶來「技術進步」、「就業機會」2項因素作依據,中資來台「說白了只是瓜分台灣市場、攫取台灣技術」。
記者吳旻洲/整理製表

責任編輯:韻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