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乾隆皇帝殺貪官

山西臨汾人王亶望,是江蘇巡撫王師的兒子,因舉人捐資而獲知縣職務,被派往甘肅掌管山丹、皋蘭諸縣。吏部選授他為雲南武定知府,並帶他朝見皇上,皇上仍命他到甘肅等待補缺,後授為寧夏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轉任甘肅布政使。

按照甘肅舊例,每年百姓要交納一定的糧食,供給國子監生食用。乾隆時曾一度廢止過這道命令,後來只讓較為富裕的肅州、安西兩川交納,其餘地方免交。

王亶望到任後,向總督勒爾謹申請,以內地糧倉不滿為由,上疏請求各州縣都可以收捐。不久,又向勒爾謹請求,將徵收糧食改為徵收銀錢。王亶望還每年虛報旱災,謊稱以糧救災,並將民間的捐銀變為私有,私吞朝廷下撥的救災銀兩,自總督而下都有份,王亶望得銀最多。

僅僅半年,王亶望上疏報告收捐人數就達一萬九千名,得到豆麥八十二萬石。皇上說:「甘肅百姓貧窮、土地貧瘠,怎麼會有近兩萬人捐銀獲監生資格呢?又怎麼會有這麼多餘糧?現在半年已得八十二萬石,年復一年,時間長了糧食變質將如何食用?即使說每年借給百姓,怎麼比得上留在人民手中,讓他們自由流通呢?」並由此而發出「四不可解」的疑問責問勒爾謹。

勒爾謹只得託辭粉飾上疏答復,皇上指示說:「你們既然擔任總督、布政使等職務,還是盡力做好工作。」

乾隆四十六年,被逼得活不下去的甘肅民眾,在回族人蘇四十三帶領下發起暴動,數次打敗勒爾謹。大學士阿桂奉命去甘肅督師,奏稱進入甘肅境內後接連遇雨,乾隆皇帝因此懷疑甘肅連年奏報旱災的情況有假,便令阿桂與新任甘肅總督李侍堯按察實情。

阿桂、李侍堯經過調查上疏揭發王亶望等人,將「監糧」改為「納銀」以及虛報災情、私吞銀兩諸事。乾隆皇帝大怒,派遣刑部侍郎楊魁到浙江會同巡撫陳輝祖召王亶望嚴審,沒收他的家產,所得金銀超過一百萬兩。

當時乾隆皇帝在熱河,命逮捕王亶望、勒爾謹及甘肅布政使王廷贊,並逮送熱河交眾大臣會審。王亶望全部供認關於把監糧改為納銀之事,是他命令蘭州知府蔣全迪示意各州縣謊報旱災,強迫所轄道、府認可並向上陳報。

此外,王亶望在任時生活奢侈,皋蘭知縣程棟專門應付他,各州縣的饋贈、賄賂通常以千萬計。定案後,皇上命令斬王亶望,賜勒爾謹自盡,王廷贊定為絞刑,同時命令立即到蘭州斬蔣全迪;並隨即命阿桂查處各州縣官,凡冒領救災款至二萬兩以上者全處死。於是,被斬者有程棟等二十二人,其餘降級調職、撤職者各有不同。

皇上說:「這二十二人的死都是由王亶望引誘而被繩之以法,這與王亶望殺死他們有什麼不同呢?」命令撤王亶望兒子王裘等人官職,發往伊犁;其年幼兒子被逮捕關在刑部監獄,到十二歲時,依次發配;逃跑者一律斬首。陝甘總督李侍堯後被查到行賄各官吏,又殺掉閔元等十一人,處罰董熙等六人。@*

資料來源:《清史稿》

責任編輯:吳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