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殺貪官

作者:清城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

山西臨汾人王亶望,是江蘇巡撫王師的兒子,因舉人捐資而獲知縣職務,被派往甘肅掌管山丹、皋蘭諸縣。吏部選授他為雲南武定知府,並帶他朝見皇上,皇上仍命他到甘肅等待補缺,後授為寧夏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轉任甘肅布政使。

按照甘肅舊例,每年百姓要交納一定的糧食,供給國子監生食用。乾隆時曾一度廢止過這道命令,後來只讓較為富裕的肅州、安西兩川交納,其餘地方免交。

王亶望到任後,向總督勒爾謹申請,以內地糧倉不滿為由,上疏請求各州縣都可以收捐。不久,又向勒爾謹請求,將徵收糧食改為徵收銀錢。王亶望還每年虛報旱災,謊稱以糧救災,並將民間的捐銀變為私有,私吞朝廷下撥的救災銀兩,自總督而下都有份,王亶望得銀最多。

僅僅半年,王亶望上疏報告收捐人數就達一萬九千名,得到豆麥八十二萬石。皇上說:「甘肅百姓貧窮、土地貧瘠,怎麼會有近兩萬人捐銀獲監生資格呢?又怎麼會有這麼多餘糧?現在半年已得八十二萬石,年復一年,時間長了糧食變質將如何食用?即使說每年借給百姓,怎麼比得上留在人民手中,讓他們自由流通呢?」並由此而發出「四不可解」的疑問責問勒爾謹。

勒爾謹只得託辭粉飾上疏答復,皇上指示說:「你們既然擔任總督、布政使等職務,還是盡力做好工作。」

乾隆四十六年,被逼得活不下去的甘肅民眾,在回族人蘇四十三帶領下發起暴動,數次打敗勒爾謹。大學士阿桂奉命去甘肅督師,奏稱進入甘肅境內後接連遇雨,乾隆皇帝因此懷疑甘肅連年奏報旱災的情況有假,便令阿桂與新任甘肅總督李侍堯按察實情。

阿桂、李侍堯經過調查上疏揭發王亶望等人,將「監糧」改為「納銀」以及虛報災情、私吞銀兩諸事。乾隆皇帝大怒,派遣刑部侍郎楊魁到浙江會同巡撫陳輝祖召王亶望嚴審,沒收他的家產,所得金銀超過一百萬兩。

當時乾隆皇帝在熱河,命逮捕王亶望、勒爾謹及甘肅布政使王廷贊,並逮送熱河交眾大臣會審。王亶望全部供認關於把監糧改為納銀之事,是他命令蘭州知府蔣全迪示意各州縣謊報旱災,強迫所轄道、府認可並向上陳報。

此外,王亶望在任時生活奢侈,皋蘭知縣程棟專門應付他,各州縣的饋贈、賄賂通常以千萬計。定案後,皇上命令斬王亶望,賜勒爾謹自盡,王廷贊定為絞刑,同時命令立即到蘭州斬蔣全迪;並隨即命阿桂查處各州縣官,凡冒領救災款至二萬兩以上者全處死。於是,被斬者有程棟等二十二人,其餘降級調職、撤職者各有不同。

皇上說:「這二十二人的死都是由王亶望引誘而被繩之以法,這與王亶望殺死他們有什麼不同呢?」命令撤王亶望兒子王裘等人官職,發往伊犁;其年幼兒子被逮捕關在刑部監獄,到十二歲時,依次發配;逃跑者一律斬首。陝甘總督李侍堯後被查到行賄各官吏,又殺掉閔元等十一人,處罰董熙等六人。@*

資料來源:《清史稿》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江西宜豐縣有個年青的鄒生,他家中養著一條狗十分馴良。每當主人從外面回來時,不論路途遠近,這條狗一定會搖尾歡跳表示迎接主人歸來。
  • 元朝剛建立的時候,天下局勢還不穩定,所以各地都駐有重兵。當時駐守在鄂州的守備是蒙古人阿都尺,他帶領五千兵馬,由於沒有戰事,就整天帶著親兵遊手好閒,到處搜刮百姓錢財、騷擾人民。老百姓也不敢去官府告他,因他是守備屬五品官員,而知縣只是七品根本不敢管他的事。
  • 小姑馬上回屋裡換上男裝,變得英姿颯爽。她沒多帶什麼兵器,只帶了一副彈弓和幾十顆鐵丸,牽匹馬就跟著那僕人上路了。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