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貧富 三個移民故事讓你相信美國夢

人氣 790

【大紀元2016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鄒雲編譯報導)在2016年福布斯400大富豪榜中,出生海外的美國歸化公民占10.5%,比起這一人群占美國人口總數的6%要高出許多,在移民話題成為美國大選熱點議題之際,讓我們重溫一下這些福布斯榜上的移民故事,或許你會相信「美國夢」不是夢,它是真實可見的。

1931年,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所著的《美國史詩》(The Epic of America)中闡述的主題「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這是我們迄今為止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讓美國夢在美國乃至全球變得家喻戶曉。

無論貧富 在美國都有機會實現「美國夢」

據福布斯新聞網報導,在福布斯400強富豪榜中,2016年的移民富豪達到創紀錄的42人,他們的財富總淨值達到2480億美元;10年前這一人數為35人;20年前這一人數為26人,30年前,這一人數為20人。

作為衡量美國人創業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之一,福布斯400強富豪榜無疑反映出「美國夢」不僅一枝獨秀,而且越來越強盛。

經福布斯編輯梳理發現,今年上榜的42名移民富豪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是像期權程序化交易先驅彼得菲(Thomas Peterffy)、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Sergey Brin)、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房地產大亨奧蘭尼科夫(Igor Olenicoff),他們都因為逃避在本國的人權(政治)迫害或者貧窮而遠飛美國。

另一類是家境富裕,有足夠的能力選擇在任何地方生活的人,因為看到美國「無限商機」而來。比如,畢業於南非貴族學校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在澳大利亞子承父業的新聞業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以及出生於法國的電子港灣(eBay)創始人奧米迪亞(Pierre Omidyar)。

這些企業家的故事,則是「美國夢」真實而生動的闡釋。

期權程序化交易先驅彼得菲的勵志故事

彼得菲1944年9月30日出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正酣的匈牙利,童年時充滿了飢餓、困苦和危險。1965年12月,他逃離了飽受納粹和蘇聯蹂躪的匈牙利,來到美國紐約,開始了華爾街的傳奇淘金之旅。

初抵紐約的彼得菲不懂英文,也身無分文,一個簡單的旅行箱裡面裝著一套換洗的衣服、一個測量手冊,計算尺和祖先的畫像。但彼得菲顯得很高興。他說:「在美國,我可以真正享受到自由,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是他的能力和決心。這是潛藏著無限機會的寶地。」

憑著他的勤奮和機智,彼得菲在1969年加入了華爾街一家諮詢公司,並在那裡開始摸索著建立期權交易模型。經過不斷的摸索和總結經驗和驗證,他建立的交易模型開始發揮作用。

1977年,彼得菲用自己省吃儉用存下的20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單幹」。1990年,彼得菲將他的公司改名為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2007年5月4日,盈透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當年美國第二大的IPO。

目前盈透的市值為140億美元。而72歲的彼得菲在福布斯400強美國富豪排行榜上,彼得菲以淨資產126億美元排在第32位。

彼得菲是移民實現「美國夢」的典型例子。他從身無分文到白手起家創業,再到成為美國最富有階層的一分子。一切其實都在自己的手中掌控。

「在這裡,一切都是可能的!」

對擁有69億美元財富、在福布斯2016年400強富豪榜排名70位的巴基斯坦裔富豪沙希德‧翰(Shahid Khan)來說,他最初打算移民英國,但「美國一直是我的樂土」。

他在1967年1月在他16歲那年帶著父親給的500美元來到美國學習工程學。在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學習期間他曾經做過洗碗工,每小時掙1.2美元,但如今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正是這份時薪1.2美元的工作,讓當時的他喜出望外。他說:「在我的家鄉,你根本無法找到這樣的一份工作。我馬上想到,哇,我可以工作。我能為自己工作,能夠控制自己的命運。」

現在,翰不但擁有美國最大的私人企業之一、汽車零部件製造公司Flex-N-Gate,還買下了傑克遜維爾美洲虎隊(Jacksonville Jaguars)和英超富勒姆足球俱樂部(English Fulham)。

現在,Flex-N-Gate的年收入達到61億美元,在美國僱用1.2萬人,目前在建的一家底特律工廠將會再聘用1000人,而且時薪達到25美元。

沙希德‧翰曾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表示:「在美國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他說:「你得努力工作,得自己創造機遇,也得有點運氣。但是在這裡,這一切都是可能的。」

以留學為跳板 在美國生根發芽的富豪

美國的高等教育似乎成為億萬富豪的一個天然的「孵化器」。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留學生來美國上學,喜歡上美國並看到了美國的機遇,於是便在畢業後留下來創業。

根據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nt Policy Institute)的研究,自2000年~2014年,這種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的移民數量增長了78%。其中,30%的25歲以上的移民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而且這些移民中,相當比例的人在數學、科學等STEM專業畢業。2011年在全國十大專利高產的高校中,四分之三的專利至少有一個移民參與其中。

來自印度的羅密甚‧T‧瓦德哈尼(Romesh T. Wadhwani)就是屬於這一類富豪。

瓦德哈尼在印度傳奇IT搖籃——孟買技術學院畢業,並於1969年來到美國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相繼創立了軟體公司Aspect Development和以投資科技為重點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Symphony Technology Group。

瓦德哈尼在2016年的福布斯400強富豪榜上排名222位,個人淨資產達到30億美元。

瓦德瓦尼說:「那個年代,在印度開設自己的公司,幾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沒有人會支持企業家,而在美國,你可以有遠大夢想的自由,也可以自由地實現夢想,而且不是以家庭背景或者是社會地位或先前積累的財富為基礎。」#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當今世界上最慷慨的10個人
揭秘川普的億萬富豪生活
瑞典首富--宜家創始人的創業傳奇
全球最有錢十大白手起家富豪 6人是科技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