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化悲傷為大愛 台魯凱青年遺愛人間

魯凱族巴秀珍(右)的弟弟因車禍腦死,將弟弟器官捐出,幫助更多人。(施芝吟 /大紀元)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台灣習俗、傳統觀念因素,要在台灣推廣器官捐贈並不是那麼容易,捐贈家屬的支持是重要關鍵,有人同意,但是也有家人不認同,尤其在面對家人生離死別時刻,還要理性簽署同意,內心掙扎與不捨一般人是沒辦法體會。

葉君豪發起白氣球行動  讓器捐種子發酵

苗栗縣南庄鄉前鄉長葉弘俊,生前就相當支持器官捐贈,家屬不但幫他完成心願遺愛人間,更有感於客家庄民風保守純樸,有必要廣為宣傳器捐的觀念,特別於鄉長告別式當天在南庄老街舉辦「白氣球行動」,號召鄉親及遊客傳遞正面的大愛精神,聚集家人及朋友一起支持,讓器捐種子開始發酵。

葉弘俊的兒子葉君豪表示,爸爸有這樣的心願,便跟醫師詢問相關事宜,也從中發現台灣很多人需要器官,但是器捐人數非常少。他跟很多長輩溝通,雖一部分親戚不同意,聽到是父親的心願就願意。身邊朋友也知道台灣器捐面臨很大問題,決定舉辦白色汽球活動,讓更多人知道器捐。

他說,主動跟鄉親說明,他爸爸決定器捐及台灣器捐所面臨的困難與需求。告別式那天,經過南庄老街,每間商店都插白色汽球,店家了解器捐後,也主動索取氣球,原本擔心鄉親會抗拒,結果無論是大小朋友、當地居民、遊客,都有拿氣球,令他很感動,希望這樣的理念能繼續在台灣延續。

將喪親之痛轉換為愛  巴秀珍頂壓力幫弟弟器捐

另一位來自屏東三地門鄉德文村的魯凱族青年羅正龍2003年因車禍腦死,他的姊姊巴秀珍決定把弟弟的器官捐出來時,受到族人不諒解與責 罵,曾經在一晚上接了40~50通反對電話,當有長輩壓力時,很多時候選擇妥協,但她為讓弟弟的愛可在其他人身上延續,堅定器捐,成功捐出心、肝、腎、血 管等,10多人受惠。

巴秀珍表示,一路走來,確實不容易,前幾天仍有人對她做這件事情有所反彈,但是沒有關係!當時弟弟因意外而送醫,醫師告知弟弟沒辦法治療,也將快離開了,尋求媽媽同意後,將弟弟的器官捐出,幫助更多人。

衛福部次長呂寶錚說,如何把喪親之痛轉換為愛,需要有極大的勇氣,不管是當事者或家屬,都需要力量。當大體可讓人所用就是很大的福分,值得肯定與敬佩。

她說,器官捐贈數上升可貴的成果,出自於醫師、護理師及社工師等,每天在醫院除了提供民眾最好的醫療照護,對於面臨死亡的病患及家屬還要提出器官捐贈意願徵詢,這樣的任務背後承受難以言喻的壓力,但他們甘願承受無形的壓力,默默地以專業與愛心成全捐贈者高貴無私的大愛,並讓器官等候者有了重生的希望。吳寶錚強調,特別感謝器官捐贈者的家屬,讓愛與生命以不同方式延續。◇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