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

美19世紀排華法案 意外引發中餐館熱潮

【大紀元2016年02月24日訊】根據「美國中國餐館協會」(Chinese American Restaurant Association)的數據,全美中餐館逾45,000家,一項學術研究發現,造成中餐館在美國蓬勃發展的驅動力,不是文化差異或者美國是移民天堂,反而是來自19世紀後半葉全美對華裔的排斥心理及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

排華法案限制華人進出美國的自由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2月22日報導,19世紀後半葉,美國西岸掀起淘金熱,吸引逾30萬中國勞工來美,從事採礦、農作、鐵路及工廠的工作,由於要求的薪資不高,引起美國及其它族裔勞工的不滿,進而歧視及排斥中國勞工。

這股排華風潮在當時還成為法律,1882年美國通過排華法案,嚴禁中國勞工移民或入籍,甚至當時已取得美國公民的華裔,返鄉探親後再進入美國都面臨困難。

納入排華法案例外清單 中餐館20年內增長四倍

麻省理工學院法律史學家李希瑟(Heather Lee)研究移民歷史發現,排華法案存在例外條款,授予美國華裔企業特殊的商人簽證(merchant visa),不僅可以自由進出美國,還能自中國引進華裔勞工。

這個例外條款僅適用少數業別,到了1915年,美國聯邦法院同意將餐館納入例外清單。中餐館熱潮自此開展。

根據李博士的研究,拜中餐館納入排華法案例外清單之賜,1910年到1930年,全美中餐館增長四倍,而紐約市的中餐館增加速度更是飛快,單在1910年到1920年的10年期間就增長四倍。

華人利用中餐館在美落地生根

李博士發現,1915年以前,來到美國的華人多數是男性,他們並沒有長期定居的打算,只是想掙錢以及寄錢回老家。由於受到排斥,他們大多只能選擇洗衣店的工作,而且不太可能再回到家鄉。

1915年中餐館納入排華法案例外清單,無異是提供華人回家探親的機會,導致越來越多的華人投向中餐館,到了1930年,在中餐館工作的華人數量爆增。

這個特殊簽證對華人相當重要,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自由進出美國、返鄉娶妻,回到美國生根落葉,共組家庭。

華人機智申請商人簽證 中餐館成家族企業

不過,李博士說,要取得特殊的商人簽證並非易事,依規定,必須是高檔中餐館的主要投資者(老闆)才有資格申請商人簽證,而且要有至少1年的實務經驗,以及2名白人做擔保。

當時華人找到相對應的辦法,他們集資開設高檔的「雜碎餐館」(Chop Suey Palace),接者輪流做老闆,1年或18個月換另一個人做。至於2名白人擔保,華人採取的方法是,找白人入股作為交換條件。

等拿到商人簽證後,這些老闆們就會利用這項簽證將在中國大陸的親友帶入美國,在中餐館擔任員工,使中餐館成為家族代代相傳的企業。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