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日本勞動力再減300萬 老人·女性首過半

【大紀元2016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夏侯昀日本東京報導)日本多數女性不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據最新國勢調查抽樣結果顯示,日本勞動人口比上次調查(2010年)又下降295萬人,即將跌破6,000萬。在職人員中女性和65歲老人比例首次過半。儘管這與日本政府期待的鼓勵女性與老人重返職場結果相符,但從細節來看,女性勞動形式仍需改善。

老齡人口全面超越兒童

日本高齡少子化社會進程超出預計。據總務省6月29日公佈的2015年國勢調查抽樣速報顯示,全日本各都道府縣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都超過15歲以下「兒童」人口數,有統計以來還是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連上次調查中唯一兒童人口高過老人的沖繩縣也未能倖免。

調查顯示,老齡人口比例已占總人口26.7%,且老齡化進程加快。專家擔憂,至2030年,日本65歲人口比例恐達到31.5%。

老齡化加速 看護業變搶手

國勢調查每5年實施一次,上次調查為2010年。短短5年內,日本勞動人口再減少295萬,已滑落至6,075萬人,即將跌破6,000萬大關。

其中,65歲老人再就業和女性就業人口比例首次過半,由5年前的48.9%上升至51.7%。專家分析,除男性勞動人口比例高的60歲以上人口退休外,還有一大主因是搶手行業從製造業轉變為看護、福祉等服務行業。

從勞動人口占15歲以上人口比例來看,男性為70.8%,比5年前下降3.0%,而女性則為49.8%,同比上升0.2%。

從就業人數來看,男性比2010年減少4.3%,而女性基本持平。

專家分析,這是由於日本社會急速陷入老齡化泥沼,導致看護、福祉業人手嚴重不足,加大招聘。從此次抽樣調查來看,曾是日本高速成長期的支柱產業——製造業勞動人口比例,現在為15.7%,同比下降0.4%,而醫療、福祉業則上升2.0%,達到12.2%。

另外和5年前相比,老年勞動人口顯著增加,男女合計達到758萬人,同比增加27%。

家庭工作難兩全 女性工作課題多

儘管女性、老年人回歸職場符合日本政府提出的「一億總活躍社會」目標,但從具體細節來看,仍然問題多多。

從女性勞動人口年齡層來看,25~29歲最多,達到80.9%。但30~39歲狂降至72.4%,顯然是因為結婚生子而不得不離開職場,專心育兒。

孩子長大後,不少女性又重新回歸職場,因此40~44歲女性勞動人口比例再回昇至75.7%,45~49歲更進一步上漲到78.0%。這樣「M」型趨勢,凸顯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上的兩難局面。專家指出,增加職場女性比例,是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但真正想要讓更多女性投入工作,必須改善日企勞動方式,並要求男性請育兒假,和女性共同承擔育兒責任。

女性臨時工多 待遇亟待提高

另外,從僱用形態來看,男性勞動力中非正式員工比例僅18%,而女性卻高達54%。其中,25~29歲女性非正式員工比例尚在3成左右,40~44歲就已超過半數。從這一數字可以清楚看到,日本女性生育後面臨回歸職場困難的問題,除長時間脫離職場後,一時難以適應快節奏工作頻率,導致用人公司不願錄取外,部分用人公司還有職場排擠等現象,都使已婚女性難以回歸職場。

日本女性勞動力中非正式員工高達54%。(Getty Images)

慶應大學教授樋口美雄指出,要讓女性和高齡勞動人口迅速增加,必須改革企業工作方式,讓員工即使每天工作時長較短,也一樣可以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另外,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的待遇差距也必須改善。

據《每日新聞》數據顯示,日本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之間待遇差距大。歐洲各國,臨時工工資約為全職正式員工的70%~80%,而日本還不到60%,且多數不享受獎金、養老保險等福利。且日本職場論資排輩現象嚴重,很多非正式員工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時間很長,也依然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日本現在的執政黨自民黨在7月10日開始投票的參議院選舉公約中明確表示將實現同工同酬,縮小非正式員工與正式員工之間的工資差距。如能實現,將有望減少非正式職工離職現象。

如果實現同工同酬,日本還將面臨提高非正式員工待遇及改善超長加班現象等課題。

責任編輯: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