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十大千古工程奇觀(九)敦煌莫高窟

佛教藝術工程

中國是個神傳文化的國度,人們幾千年來信奉、供養神佛,而且修身養性。信仰成了維繫中華民族道德的根本,它和文化是無法分割的,因而它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達的重要的內容。在漢朝,即公曆紀元前佛教由印度經過西域傳入中國,後發展為中國佛教,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相當深遠。佛教故事常常是歷代繪畫和雕塑藝術所表達的內涵。敦煌莫高窟經歷了十個朝代的繼承和發展,成為佛教藝術的最高造化之地。

到唐代這種佛教藝術達到高峰,當時人們崇拜彌勒佛。那座舉世無雙的的巨石佛像——樂山大佛就是在唐代修建的,最早主持修建它的海通法師是為了滅災、普度眾生而修鑿的。

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上下五層,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 (公元366年),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十幾個朝代的興建。

莫高窟第220窟(emperornie/Flickr)

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通向中亞、西亞的陸上交通「絲綢之路」。敦煌自古以來就是絲路上的重鎮,一度頗為繁華,起著貫通中西亞文化交流的橋樑作用。這也是敦煌石窟藝術融合了外來藝術和中國民間藝術的原因之一。

敦煌現有洞窟750多個,隋唐是莫高窟發展的全盛時期,現存洞窟有300多個。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有4.5萬平方米。其中最廣泛的題材是尊像畫,即人們供奉的各種佛、菩薩、天王及其說法相等,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古代建築造型、音樂、舞蹈等藝術。

敦煌壁畫中的《唐僧禮佛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莫高窟的岩質疏鬆,無法雕刻,因而石匠們採用的是泥塑,共有2,415尊。彩塑多屬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槃事蹟的造像。近來,在敦煌的藏經洞內又發現了5萬餘件古代文物。

敦煌藝術空前的豐富多彩,創造的作品有高達十幾米的雄偉佛像、有十餘釐米大的精緻小菩薩像,還有性格鮮明的單幅人物畫等。敦煌藝術水平相當高超,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莫高窟裡記錄的眾多的供養人的像、畫和題記來看,這些供養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他們中有一些朝代的君主、還有王公貴族、官吏、將士、畫工石匠、寺院僧尼、商人及平民百姓。這說明信仰對中國各朝代社會具有廣泛而深刻影響。@*#◇

責任編輯:謝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