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弄獅」民俗獨特 華埠分享

人氣 35

【大紀元2017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臺灣「弄獅」獨樹一幟,8月31日,洛僑中心文化志工在華埠圖書閱覽室分享此民俗,讓社區人士感受到臺灣傳統廟會氣氛。

洛僑中心主任翁桂堂說明,臺灣人遇重要節慶常在廟宇旁活動歡慶,有很多藝術演出。弄獅不但趨吉避凶還帶來歡樂氣氛,也是傳統武術的展現。他說,臺灣弄獅比較樸素輕便,不同於廣東獅,獅面的色彩及形象也有文創特性;小孩學習弄獅,已成為一種健身強國的體育運動;要獅舞好就要勤加練習,培養健康的身體。

臺灣早期是移墾社會,較為動盪,村民為了保衛家園,帶動地方習武風氣,因此在地方有「鋤頭、拳頭、獅頭」的口號。演變至今,每年農曆12月在臺灣宜蘭的慈天宮有玉田弄獅文化,民眾可欣賞傳統舞龍舞獅的表演,感受臺灣傳統廟會熱鬧氣氛。

文化志工朱碧雲表示,這是洛僑中心在華埠圖書室舉辦的第20場講座,在準備過程中,她對臺灣此項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將其介紹給不同族裔,讓其源遠流長。

志工曹笑蓮、儲錦琪介紹弄獅意義。曹笑蓮並親自示範「三拋七星」蹲馬步:將獅子頭及鬍子漂亮甩出,走七星步,帥氣而有力道。她表示,由於臺灣獅體積較小容易舞動,因此受到中文學生的喜好,在教導他們舞獅的同時,也傳授了其文化意涵給學生,他們還可以依照自己的創意去繪畫獅面。在臺灣「弄獅」是從小培養,8-12歲是最適合學習的年齡。◇

責任編輯:張頓

相關新聞
15阿嬤弄獅 「老」是這麼開心
「民俗文化種子在地研習班」開始報名
因車間有毒致傷殘 山東工人逃美訴維權之痛
熟知常見交通線 避免忽視錯吃罰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