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陽光

浮生行吟:做自己

瑞士友人在睡夢中居然講起中國話,醒來還繼續講,但不知自己說的是啥。示意圖。(fotolia)

手機裡傳來朋友的訊息,大意是:長久以來,她在職場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卻還是常常受到批評、責難;如今,不想再忍,要勇敢做自己。

文字沒有溫度,然而,情緒卻是沸騰的,可以想見朋友正處於非理性狀態。稍稍擱置後,我雲淡風輕地回覆:做讓自己心安理得的事就好!「還是妳懂我,謝謝!」是她的反饋,顯然,朋友已經冷靜下來了。

「做自己」這個議題,幾乎成為當代的顯學;相關書籍五花八門、比比皆是,令人應接不暇、眼花撩亂。那些論點,大多振振有詞、言之成理;但是,有的不免失之尖銳、強勢。其實,無須犀利、剽悍,可以不卑不亢智慧地做自己。

首先是「不卑」,不低聲下氣、阿諛奉承。自卑者覺得處處不如人,對自己的能力、特質評價低落,做事沒有膽量與主見,以致失去勇氣和信心,落得畏首畏尾,隨聲附和。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全然接納,喚醒內在的力量,會發展出嶄新的局面。

接著是「不亢」,不驕矜自大、目空一切。傲慢者總是趾高氣揚、沾沾自喜,無法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失。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之寬廣、深奧,超乎想像。試著擴大胸懷、包容異己: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如此一來,不僅善待別人、也善待自己。

還有,「做自己」之前,值得深思的是蘇格拉底提出的:「認識你自己」。透過對自我的覺察,並瞭解周遭事物的本質,才有可能減少命運、個性或習慣的影響力;也才能真正的做到接納自己與包容他人,進而開創另一個契機。

有為有守、知所進退的做自己,並非容易的事;不過,確立目標,才不致於迷失方向。希望和朋友一起努力,勇敢、智慧的做自己,使身心得到安頓。@

責任編輯: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