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美唯一長期護理險:雙人共用、401K和IRA可購買

退休理財顧問Amanda Wu介紹,可雙人共用的長期護理險,還可用401 K、IRA來購買。(Fotolia)
人氣: 16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3月26日訊】文:Amanda Wu・灣區理財顧問隨著現代醫術的不斷進步,美國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活到八、九十歲甚至100歲已不稀奇。但是活得長而又活得有品質,才是我們追求的,如果現代人活到100歲,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我們辛苦賺了一輩子的錢夠花嗎?萬一生病需要照顧,要花很多錢,我們的退休生活會不會受影想?很多人會把手上的錢通過購買年金,這樣每月有保證的收入,但如果因為生病需要照顧而增加支出,單有年金夠嗎?你買的年金是最適合你的嗎?你已有的人壽保險,但無法顧及到長期護理這怎麼辦?

灣區長期護理花費,平均每月5千~8千美元

最近在華人社區討論很多的話題是:如何規劃長期護理。據官方統計,平均70%的美國人在走之前要用到長期護理,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傳統的Medicare 醫療保險並不保障超過100天的長期護理,而身邊有人需要長期護理的人都知道,長期護理統常要3~5年的時間,包括中風、癌症及老人癡呆症等等都會需要長期護理。而長期護理費用,平均每月在5千~8千美元,如果長期護理拖5年到10年,將花費30萬到90萬不等,就等於花掉一棟房子的錢來付長期護理的支出。

由於失去自顧能力本身並非一種疾病,所以當需要別人照顧起居飲食時候,情況已經離開了健康保險的保障範圍了。假如沒有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障,這些額外的開支便有可能抽空個人資產,或者讓子女背上沉重的財產負擔。如何能用很少一筆錢保障我們的退休生活,而不會因為家人需要長期護理保險而大受影響呢?

比本金高出4倍,甚至10倍以上的長期護理金

很多人意識到要購買長期護理保險但又猶豫,因為傳統的長期護理保險像定期人壽保險一樣,如果用不到保費就白繳了,如中間退保也損失保費。年齡大保費也不便宜,進退兩難。不過,現在有這樣的產品,能夠在需要長期護理時,給你比本金高出4倍甚至10倍以上的長期護理金,不需要時,錢就像存在銀行裡一樣可以完全退出無罰款;死亡時,又可以給您一筆高於本金的人壽保險。總的來說,無論要退出,或死亡,還是需要長期護理,受保人都沒有吃虧。

有的長期護理還結合了儲蓄,有的可雙人擁有,而且保障終生無上限。假如每月支付給每位受保人的長期護理金是5千美元,兩位受保人加起來是每月1萬元支付終生。如果離世又沒有用到長期護理保險,則家人可得到人壽保險賠償。客戶如果去海外生活也可以用這個保險。可以一筆或分期繳保費,還可以用401 K或IRA的錢來繳保費。目前美國僅有一家提供雙人共用終生長期護理險,也是全美唯一一家可以用401 K、IRA的錢來買的長期護理險。

以下是我歸納的長期護理保險的幾個特色:
•可用401K、IRA 購買
•本金可隨時退出無罰款
•可雙人擁有,夫妻或兄弟或姐妹可共用同一個保險
•終生長期護理金,金額每年增長,有通貨膨脹保障
•簡易審批程序,無需體檢
•可以在家中被照顧
•可以在海外使用
•亞健康人士也可以接受(糖尿病、癌症、心臟病、慢性疾病者也可;中風、腦退化者也有適合的計畫,歡迎來電諮詢)

各位讀者,假設您今天有30萬退休金存在銀行,您可能都不敢花這個錢,因為您要省吃簡用,把這30萬留作日後需要長期護理時的養老錢。假設請個人到家裡照顧可能要花費幾千元一個月,30萬的存款大約可以讓你被照顧60個月,等於5年就花光了。

把一部分錢存入長期護理險,贏得退休品質和尊嚴

如果今天我把30萬存款其中的10萬元存入長期護理帳戶,這10萬就可以幫我衍生出一個長期護理儲備金,甚至是終生的長期護理金。當我沒有用到這筆錢,我的10萬元存款還在我的帳戶裡。當我需要長期護理,我就有幾十萬甚至終生的槓杆資金來解決養老的問題。這樣,我剩餘在銀行的20萬退休金,就可以花得比較放心。我可以利用剩餘的20萬,讓自己的退休生活過的比較有品質和尊嚴。

記住即時你沒有流動現金,此計畫可以接受401 K、IRA rollover、自雇人士或W2的上班族也可以通過買此計畫得到抵稅的好處。歡迎來電索取簡介。

本公司致力研究市場上各種退休理財產品,以說明不同年齡層的客人為目標,尋找最新的理財專案。我們還會根據客戶不同的財務狀況和背景,幫助他們選擇最適合的計畫,並確保計畫的適宜性和保險公司的穩定性。詳情請質詢全美 多家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Amanda Wu,電話:408-460-8623。兩處辦公室在Cupertino和Fremont。

灣區理財顧問Amanda Wu。(退休理財顧問Amanda Wu提供)

註:謹慎理財,本文僅提供讀者作為理財參考,對於具體投資不構成任何形式的要約、招攬或邀請。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有需要請聯繫本文作者Amanda Wu或相關理財專家。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2月3日理財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