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文史】珍惜清明穀雨時 做一輩子最美的事

天清氣明,春櫻綻放。(容乃加/大紀元)

節氣中過生活

清明又穀雨,春在人間已十分。清明是黃曆的三月節,穀雨是黃曆的三月中氣,一前、一後暮春的兩個節氣裡,正是迎春、養生好時光。

春天從冬而甦,春氣從陰而陽,閉藏之氣發陳為陽氣,到了三月,萬物以榮,盈盈天地之間。古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倏忽悠哉!黃曆三月已經進入暮春,怎能不掌握這麼美好的節氣,做一輩子最美的事!

宋代的人,在清明節掃墓時,傾城而出,到郊外、湖邊春遊,掃墓、踏青春遊,沐舞春風。清代的人也是珍愛清明好時光,傾城男女,紛紛出四郊,各攜紙鷂,掃了墓,就沐春風放紙鳶,當時「放鷂斷災」是一年中重要的民俗,紙鳶在春風中飛舞,人的身心也在天宇中載飛載舞般地快活。在春天裡追懷先人,舒放身心,成了年中一種美麗的記憶。在那記憶中還飄泛著一絲幽香的古韻、春天的清香……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有春天《閑遊》詩,吟出茶香沁三月,與酒香爭春:

清明漿美村村賣,穀雨茶香院院誇。

清明、穀雨時節茶香爭春。圖為海拔1200公尺的台灣石壁風景,線舉目望去處處茶園。(賴瑞/大紀元)

節氣與生活  人合天地應春氣

三月清明春雨來,雀舌(茶芽)纖纖抽茗芽。茶樹是敏感於天地陰陽轉換的植物之一。一年四季都有茶,「春茶」順應節氣的發陳,吸收了天地清明之氣的精華,這些清明之精華注入飲者體內,發陳精氣,讓人昂昂向上,找回生命的春天。

據陸羽茶經引用《神農·食經》講茶的功效:「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中國古人早已經發現了茶的效用。現代的營養研究分析也發現茶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蛋白質,還有抗輻射、抗氧化保健功能的茶多酚。

茶葉含有豐富的營養,還有抗輻射、抗氧化保健功能的茶多酚。(Shutterstock)

春氣從陰而陽,天地轉冬天閉藏之氣發陳為陽氣,到了三月,萬物欣欣向榮,春樹盈盈花開。如果人體能夠感應這種欣欣向榮的春氣,並且融而為一,不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嗎?《黃帝素問直解‧卷一》就提到養生之道,「能取法於天地之陰陽,調和於五行之術數」,春天養生則在「春氣之應」。

也就是說,春天來了,人也要應合節氣調理身心。順應大自然的節奏、取用天地的精華,天人合一,自然而然步上身心健康之道。例如,春天不熬夜,好好臥眠、早起,悠緩地散步,放鬆身心和天地之陽氣融而為一,可應春之氣,以生志養神等等,都是《黃帝素問直解》提到的具體的養生作法。

悠緩地散步,放鬆身心和天地之陽氣融而為一,可應春之氣,養生好輕鬆、好自然。圖為台灣梅山鄉太興村茶香步道。(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黃帝時代的人就問:「聽說上古之人,合春秋的節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是時代不同了,還是人丟失了?」(註1)

現代,百歲稱人瑞,原來在上古卻是常態。百歲人瑞,不是拜「醫學進步」所賜;百歲稱稀有,反應的是現代人生活的迷失:生活的腳步錯亂了與天地陰陽合奏的從容,生命也丟失了活力康健!

春茶長春  春茶嘗春

清明過了,穀雨將到,春天已經過半;櫻花謝了,喚來杜鵑映春城、山花似雪遍溪澗。壺中松濤陣陣,好春的茶,已經沸沸騰騰,縷縷輕烟入春風。

風和春暖,鞦韆款擺,日長蝴蝶飛。畫梁上燕子歸來,人間好風景,為春短暫駐足。一年四時中春天是一個奠定生命基礎的季節。天地給人間設定陰陽運轉的規律,清明化育萬物菁華、穀雨滋長百穀欣榮;穀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了,「桃花春欲盡,穀雨夜來收」(註2)。

此時也是一個審視一年之計的暮春契機,唐代李適送友人歸時,曾有這樣的叮嚀:「穀雨將應候,行春猶未遲。」(《送徐州張建封還鎮》),四時環環相扣,錯過了春天保健打底,不也將錯失冬天的禦寒保障?

在這時節,做一輩子最美的事 ,行春猶未遲!

在大自然中和春結伴……踏青去、喫茶去,挽住春天!

註1:原文:「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註2:「桃花春欲盡,穀雨夜來收」詩句出於唐·崔國輔《奉和聖製上巳祓禊應制》。

@*#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