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銘剽竊事件揭發者自述:我不是任何人的拳頭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23日訊】近日來,有關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王銘銘剽竊事件引起了整個中國學術界的震動。在這次暫未結束的學術“地震”中,記者与撰文揭露此事的“曉聲”(實為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2001級博士研究生王曉生)多次接触,并對其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采訪。

  人民网報道﹐關于王銘銘的《想象的异邦》,剽竊美國人類學家哈維蘭的《當代人類學》(中譯本),你是在自己的讀書生活中不自覺發現的,還是以前听說過關于王銘銘的議論后,自己為了出名而故意為之?是否真如外界所說的那樣,你受到了某個人或派別的指使?對于記者的詢問,王曉生說:“我的專業是文藝學,懂行的都知道文藝學和社會學有很多親緣關系,華中師大王先霈先生主編的《文學原理》書后所列參考書目中即有哈維蘭的這本《當代人類學》。暑期清閑時閱讀《想象的异邦》這本書時,感覺它与哈的《當代人類學》在觀點和論据方面頗多雷同之處。由于素來厭惡學術作假之事,而且作為一個讀者,受到了不應有的傷害,气憤之下,寫了這篇文章。我以前沒有听說過關于王銘銘的議論,也并非為了出名。現在有些媒体上說我受到了企圖打擊報复王銘銘的一派人的指使,成了別人的工具,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攻擊,而且歪曲了事實,不利于學術打假的健康進行。王銘銘可能在學術界結怨較多,但是,我絕不是任何人的拳頭,我憑著自己的學術良心寫了這篇文章。”

  那么,一個正在讀書做學問的博士研究生,為了找足證据揭露王銘銘剽竊他人學術成果,花掉寶貴的一個月時間,王曉生覺得其意義何在呢?他說:“當初,可能這种事發生在北大知名教授身上打碎了我和其他人心中一樣的北大崇拜情結,使我很气憤。后來,我覺得這樣做是有意義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泄一己之憤。如果不能触動僅靠學者們的道德感來維持的中國學術制度,至少,看了我那篇文章的讀者,在面對這兩本書的選擇時,只需要購買哈維蘭的那本書就行了,這樣既可節省金錢又可節約時間,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這本書的層面上防止以訛傳訛的發生。”据确切消息,剽竊者王銘銘現在已經被北大校方取消了全部學術職務,對于北大的這种做法,檢舉人王曉生又作何感呢?他說:“北大校方作出這樣的決定無疑是必要而且恰當的。

  哈佛大學曾有一位教授在課堂上引用他人觀點因恰逢下課未及說明出處,被學生告到校方,校長當即找該教授談話,后來該教授也主動要求取消其已經獲得的學術稱號。身在作為中國最高學府并正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北大,王銘銘似乎也應該對此事有個明确的說法,至少應該向讀者道個歉”。

  面對自己現在已經再也無法控制的局面,王曉生是否感到了懮慮和壓力呢?如果有的話,這些壓力來自哪儿?他會如何面對這些壓力?他說:“其實,我剛開始寫這篇文章時就有同學勸我不要捅這個馬蜂窩,可是,由于中國的學術腐敗太嚴重了,今天,我自己偶然中遭遇了這种事情,不說出來的話,我的良心會有所不安。現在由于媒体為了某种目的而大肆炒作,扭曲了我的部分真實的聲音,漸漸偏离了我的初衷,使我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但是,有不少同學和老師對我的行為表示出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因而,憑著不容改變的事實和良心,我會無所畏懼地面對任何壓力。”記者對他的采訪就曾被其現正在北京師大和西南師大讀博的同學的電話打斷,這些人都對其行為給予了鼓勵和贊同。記者后來也与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節目組的一個記者談到了這點,他認為,王曉生和媒体都應該以一种平靜的心態來面對這件事情,實事求是地喊出自己面對學術腐敗時的聲音。從1月12日到1月18日,記者和來自北京、上海、武漢、天津和廣州的同行頻繁出入于王曉生的房間,我們在學術打假的路上又充當了一种什么角色?王曉生:“你們到現在為止似乎只充當了一种蕭何式的角色,我現在處于這個漩渦中,感覺有點茫然。我現在唯一希望的是我不被任何人當作拳頭使用,同時,這件事情會有一個比較合理的結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為什麼會有人為王銘銘叫冤﹖ (1/22/2002)    
  • 与“涉抄”教授面對面 王銘銘什么也不想說 (1/19/2002)    
  • 北大教授王銘銘涉抄襲 被撤職務 (1/17/2002)    
  • 剽竊美國名教材的北大教授王銘銘被撤消全部學術職務 (1/16/2002)    
  • 近10万字一樣 北大名教授”剽竊”美國名教材 (1/15/2002)
  • 相關新聞
    近10万字一樣 北大名教授"剽竊"美國名教材
    剽竊美國名教材的北大教授王銘銘被撤消全部學術職務
    与“涉抄”教授面對面 王銘銘什么也不想說
    為什麼會有人為王銘銘叫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