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中共消滅私有制和高失業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0月4日訊】進年﹐中國大陸既處在經濟快速發展﹐又出現如經濟學家胡鞍鋼一再直呼「失業洪水」的高失業率時期。朱鎔基總理日前說的是7%﹔中﹑外一些較知實情的專家估計﹐大陸失業總人口比它高三至五倍。這是社會隱藏的一個動亂因子。
對此﹐中共當局已不斷採取軟硬兩手措施﹐幾月前東北大慶﹑遼陽較大規模的工潮﹐也能較快平息。但這是應急治標的方法﹐非解決問題的正道。中共高層知道這「失業洪水」一旦氾濫﹐重大的社會後果甚慮﹐多年來只是「頭痛醫頭」。當前﹐應就此下一番正本清源的功夫﹐先弄清高失業率之所以出現的歷史與現實原因﹐再逐步探索出解決這個社會問題的途經。
實踐表明﹐大陸改革開放﹐是形成高失業困難的現實與直接原因。這麼說﹐豈不是否定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作用﹖不是﹐本文試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肯定它的功勣。改革開放是千頭萬緒的政治﹑經濟運作﹐但它最重要的一點是復甦在大陸消失二﹑三十年的私有制﹐也即恢復自由經濟與市場競爭機製。這一來﹐原有的十一萬間﹑吸納七﹑八千萬(有的說一億以上)職工的國營企業﹐改革前供﹑產﹑銷靠指令﹐互不競爭﹐哪間廠如果虧本﹐都靠政府財政補貼便能存活。如今﹐它們都置身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強的一批企業經得住考驗﹐經濟效益好﹐職工們就能繼續在崗就業﹔一批中強國企﹐幾年間﹐有勝有負﹐經濟效果不大好﹐或減產或合併﹐相當部分職工無奈地下崗了﹔而那數量龐大﹑當年[多﹑快]卻不[好﹑省]搬土法上馬的國營工廠﹐長期外行主政﹐經營不善﹐連年虧損。今天在市場競爭中苦拼幾個回合﹐便被擊個人仰馬翻﹐政府又不給補貼了﹐只好紛紛破產關閉﹐十萬﹑百萬的職工只好從這類國企下崗失業了。有的報導說﹐改革開放以來﹐國企下崗人員已達五千萬﹐其中約一半﹐有幸再就業了。改革開放﹐讓市場競爭機製對所有國企進行優勝劣汰的篩選﹐減少或避免再用人民的血汗前去補貼哪一批常常虧損的工廠﹐這是它重大的歷史功勣之一。與此同時﹐改革開放初期﹐大陸私營企業從零起步﹐由於產權屬個人或股東﹐他們都盡心盡力經營﹐每年以20%的速度去發展。今天﹐全國共有170萬間私營企業﹐吸納二千多萬民眾就業。朝野上下不少開明之士取得共識﹕私營企業是就業的最佳渠道。因此大陸好些過來人都感嘆﹐四十多年前的主政者如果不冒失地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不以計劃經濟的幾個大腦去代替千千萬萬人的智慧﹐在那二﹑三十年發展國民經濟的黃金時期﹐讓無數私營業主展開手腳﹐在神州東南西北中去建立數以千萬計的中小
企業﹐那麼它們在今天﹐不是可以吸納一億﹑兩億甚至更多的人去就業嗎﹖
從以上現實與歷史的正反兩面經驗教訓中可以看出﹐大陸高失業的困局可以逐步破解﹐還是有出路的。但重要的前提是﹐中共高層先要突破本身意識形態的障礙﹐突破黨法﹑國法的某些禁忌﹐進一步削弱黨﹑政干預經濟的強度﹐進一步壓縮國企在國民經濟中斷成份﹐進一步扶持私營經濟發展﹐並逐步完善經濟法規及市場競爭機製﹐大陸的經濟會更健康地發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輪功腰鼓隊參加長島西語裔遊行 受熱烈歡迎
「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拜祭活動將於6月8日舉行
遊民行竊曼哈頓藥妝店 刺傷攔阻保安
紐約市議員莊文怡辦公室開張 設在班森賀20大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