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選戰成總統選舉前哨戰

標籤:

【大紀元11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海彥台北6日報導) 幾個星期前一直熱不起來的台北市市長選戰,近來驟然升溫,有成為2004年總統選舉前哨戰的意味。

鑑於高雄市民進黨市長謝長廷連任有望而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李應元民意調查支持率一直無法突破20%的關口,民進黨從總統府到行政院幾個星期來,集中全力炮轟馬英九,拉抬李應元。總統陳水扁多次為李應元站台造勢,走街拉票。盡管民進黨的造勢對民調產生的效果有限,但是,由於陳水扁親自率領民進黨黨政要員高規格打馬,並相繼提出國家認同、選“台北特首”等政治問題,使得台北市長選戰出現2004年總統選舉前哨戰的火藥味。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同陳水扁之間的政治角力也被捲入台北市長選戰,更增添了這場選戰未來的政治含義。

*宋楚瑜擔心被邊緣化*

台灣著名作家、時事評論員胡忠信表示,台北市長選戰的政治意涵遠遠超出了選戰本身:“最主要原因是陳水扁總統連任心切。他最早的戰略是希望黨內的李應元出來應戰,少輸就好,如果不能贏馬英九就少輸為贏,那就讓馬英九留在台北市長,避免馬英九落選以後挑戰總統。因為李應元陷於苦戰,所以陳水扁總統就介入了。總統親自掃街批馬,就把馬英九捧成總統級的市長參選人。相對來說,宋楚瑜也不甘示弱,他也怕被邊緣化,所以也介入了,變成說陳水扁、跟馬英九跟宋楚瑜有點像混戰,三個人在打總統戰,提前開打了,原來大家關注的台北市長選舉反而失去焦點了。”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分析說,台北市長選舉升溫成近乎總統選舉,對一些主要政治人物本人來說並不是壞事:“因為台北市長馬英九民意調查為高支持,媒體也都把他看成是下一屆總統選舉的一個參選人。這種發展對於扁宋兩位要選總統的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我覺得對於陳水扁總統,比較希望看到宋楚瑜主席和馬英九市長兩人的名勢差不多。他現在把矛頭也對準宋楚瑜,有點拉抬宋楚瑜的意思。未來一年他會讓宋馬兩人都認為自己有機會選總統,而且能同時參選更好。在這個過程當中,對宋楚瑜主席來說,他也覺得這段時間自己被媒體比較忽略。有這個機會總統跟他交戰,他的聲望有提高的趨勢。所以我認為他們兩個大概蠻樂見由這個機會來鞏固他們自己在2004年總統選舉領先者的地位。”

盛治仁教授表示,泛綠和泛藍陣營應該說從一開始就將台北市長選舉為下次總統大選布局:“公平地說,雙方都把2004年總統選舉放在這次市長選戰裡來考量了。我倒不會說是哪個人先挑起來的,因為雙方心裡都想著2004年的總統選舉,所以也很自然地這個選舉脫離了市長選舉的格局,變成各方希望參與總統選舉的人的一種角力。”

*選民開始以懷疑態度看政治*

盛治仁表示, 盡管目前的市長選戰仍以鼓動政治情緒、打口水戰為主,而談論市政較少,但是台灣選民比以往要成熟許多,選舉文化出現理智的因素:“其實民眾並不是那麼容易操縱的。可能過去的經歷裡,因為民眾太關心政治,對政治太熱情,所以這樣的激情的訴求是比較有效果的。可以以這次台北市長選舉來看,不管怎麼樣去打這種忠誠度的牌、國家認同的牌,結果對雙方在民意調查上的支持度完全沒有影響。其實民眾對於政治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容易被政治人物的情緒所控制了。”

盛治仁教授認為,從上次總統選舉到現在,台灣選民的政治熱情有所減弱,而目前的經濟困境也使民眾更加務實:“越來越多的民眾現在是每天忙於這種經濟生活,而且他們也開始感覺政治有時並不幫助民眾解決問題,它們有時本身就帶來很多問題。我們發現民眾尤其對於政治人物這些口水戰,互相質疑呀其實已經有一點厭惡,有負面感覺。所以開始以有點懷疑的態度看政治。台灣的選舉不再像以前那樣熱情,我覺得是一種成熟的趨勢,因為以前台灣的民眾是太過熱情,現在如果少一點熱情,多一些冷眼旁觀,我認為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有正面的幫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公民在吉林被刺案 駐華大使:憤怒與不安
【十字路口】美國防高官預警 中共攻台十大夢魘
美國人在吉林公園遇刺受傷 白宮回應
拜登總統之子在聯邦槍枝案中被判犯有三項重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