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兒女令自己寒心 老夫婦登報征女兒過元宵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7日訊】北京青年報2月26日報道﹐自己有兒有女,卻登報征女兒過元宵節,喫團圓飯。本月22日,杭州媒體上出現這樣一則啟事:一對60多歲的老夫婦因為兒女不孝,要公開征尋一個“孝女”,並許諾將遺產都留給這個女兒。昨天,記者見到了這兩位老人,老婆婆魏老太告訴記者:“子女一旦有什麼事情,我們都會趕過去看。可等到逢年過節或者我們有事,他們都很冷漠,很少肯來看我們,即使來了,也是來刮油水的。隻有我那個二女兒,有事沒事都會過來照顧我們。可她患尿毒癥,在正月初二晚上去了 ”

“我們想在有生之年招一個孝順女兒,隻要她能讓我們得到天倫之樂,我們所有遺產都由她繼承。”

1 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很少來看望老人

十四年前,陳老伯認識了魏大媽,兩人對彼此印像都很好,並感覺十分投緣,便很快地走到了一起。與許多再婚的老年夫婦一樣,當時陳老伯已經有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而魏大媽也帶著一個兒子與兩個女兒。結婚之後,二老相互關照,彼此恩愛,生活得很不錯。但是,他們的孩子們卻或因住得太遠,或因為一些誤會與隔膜,對二老顯得較為冷漠,很少主動前來看望兩位老人。“說起來我們是有兒有女,但他們同我們並不親熱。”魏大媽一說起這件事情就在一旁直嘆氣:“也是我們命不好。老頭子的孩子中數小兒子最孝順,但是他30歲不到就患心肌梗塞死了,我的二女兒後來對我們一直也很好,如今卻也走了。其他的兒女都指不上,尤其像我那個兒子。他那個人,腦子糊塗啊,就知道亂花錢,要是靠著他,今後我們的遺像都不知道放到哪裡去!”

陳老伯有一個女兒在醫院工作,原來跟兩位老人關繫也很不錯,一開始也經常來家裡陪伴二老。但是有一次,她提出來要用老人房子的房卡,而魏大媽出於自身的一些考慮,並沒有答應她的要求。這樣一來,這個女兒十分生氣,從此以後整整幾年都再沒有來過。另外兩個女兒跟陳老伯更是一點兒也不親。除了剛剛去世的女兒,魏大媽還有一個女兒,從小送到農村撫養,現在她住在寧波,家裡條件也還不錯,隻是對母親的感情不夠深厚。

在采訪過程中,魏大媽不停地對記者說:“我們感到很孤獨。”魏大媽告訴記者,兩年前,陳老伯的腦部開刀做手術,兒女們沒有一個在身邊,照顧陳老伯的重擔全部壓在了魏大媽的身上。“當時隻有我一個人,24小時我一刻也不敢疏忽。睡覺時,我睡在他身邊,隻能夠用一隻手死死地抓住他,一旦他有什麼動靜,我便馬上會驚醒。在醫院裡,醫生還問我:‘人家都有兒有女,你們的孩子呢?’我隻有回答他們說:‘他們都在外地。’自己把苦水往肚子裡面咽。”

2 惟一的孝順女兒大年初二去世

後來,魏大媽的二女兒從農村來到了杭州,成為了幾個子女中最孝順的孩子,魏大媽感覺稍好了一些。但是有一次陳老伯因為膽結石動手術,恰巧二女兒也病了,隻有魏大媽一人去了醫院。由於結石過大,手術進行得並不順利。陳老伯下午一點半被推進手術室直到晚上七點半鐘都沒出來。魏大媽當時害怕極了。“手術室外其他的病人家屬都走了,隻剩下我一人留在那裡,從早到晚沒喫一口飯,孤立無援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你說這是什麼樣的心情?”

“我的兒女裡,就數我那個二女兒最孝順。但年紀輕輕的,就這樣走了。”一提起她的二女兒,魏大媽馬上背過臉去,記者看出她在啜泣,“這個女兒其實條件最困難,離婚了,還得帶著一個讀高中的女兒。實際上,她也沒給過我們什麼錢,因為她自己也並不富裕,但她每隔一段時間就過來看看我們,給我們買個襯衫、褲子什麼的。她打毛衣打得不錯,常常給我們打毛衣。最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真有什麼事情,隻要一給她打電話,她肯定立刻就過來。過年過節她也常常拎些水果來看我們。可她自己生活特別地節儉,喫飯天天幾乎都是梅干菜。結果得了嚴重的貧血癥,到後來終於離我們去了。”魏大媽的臉上已經滿是淚痕。

大年初二,這個待二位老人最好的女兒死於尿毒癥。這樣的殘酷事實,對兩位老人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今年這個年,對於陳老伯與魏大媽來說是過得最為痛苦的一年。

3 想招一個女兒來陪伴自己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兩位老人撥通了杭州《今日早報》的新聞熱線,表示“在有生之年裡招一個孝順女兒,隻要她能讓我們得到天倫之樂,我們所有遺產都由她繼承。”在元宵節即將來臨之際,兩位老人希望能找到一個女兒陪伴他們共度佳節。

“我們有孩子卻不可靠,隻有另起爐灶。”陳老伯這樣解釋他們的行為。“這就像農民種地,種地種了很長時間,卻顆粒無收。”魏大媽補充說:“我現在就想找一個能在一起開開心心過日子的女兒。希望生病時能夠有人在身邊。同時,我們也希望我們能給予她父母之愛。”

當記者問起他們比較敏感的“遺產問題”時,魏大媽回答說:“我們原本隻是提了一下這件事,但既然說了也就無法回避了,這事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們不希望在這件事情上再去多說些什麼。在經媒體報道之後,周圍也有一些好心的鄰居、朋友找到我們說:‘你們怎麼可以把遺產的事情放到報紙上去說?’實際上,在‘征女兒’這個事情上附加了‘遺產’的事情,這並不是我們最初的想法。要知道,實際上我們沒有什麼錢。”但同時,魏大媽也告訴記者:“其實我現在很欣慰,也很感動。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報名應征願意來做我們‘女兒’的人都主動聲明,不要我們的遺產。這說明人家也不是衝著這個來的。”

4 兒女受到觸動回來看望父母

兩位老人想征個女兒過元宵節的消息,在整個杭州引起了較大的震動。盡管在老人的要求下,報紙的報道沒有署名,但許多與老人熟識的人還是看出了是陳老伯夫婦。

那個多年沒有來過的女兒也在見報後的第二天來到了老人家裡,她給老人買來了他們愛喫的水果,給兩位老人做飯做菜,一起喫了一頓飯。她對陳老伯他們說:“你們要再去找一個女兒,我沒有意見,但是今後我也會來看你們。”魏大媽對記者說:“她這麼做,這麼說,我們感到特別欣慰,我想她心裡還是有了一些觸動吧!”魏大媽的兒子也回來過一次。魏大媽對他說:“你看報紙了嗎?你們不孝順,我們要再找個兒女,現在好多人要來當我們的兒女。”她兒子反問道:“你們不是有兒子嗎?”魏大媽說:“你派不上用場。”她兒子無言以對。

5 100多人應征選出19個人

報紙刊登出兩天之後,《今日早報》社於2月24日下午,在征求了陳老伯夫妻二人的意見後從一百多個候選人中挑選了19人與他們見面。在見面之前,記者問他們倆:“下午就要見面了,你們現在心裡在想什麼?緊不緊張?”魏大媽說:“在見面之前,我們什麼樣的想法都沒有,光顧高興了。”她頓了一下,笑了笑說:“現在我覺得心裡面的陰影一點兒也沒有了。雖然說後來的女兒到底好不好還需要打一個問號,但得知有這麼多人願意做我們的女兒,心裡踏實多了。”陳老伯則告訴記者:“這隻是一種安慰。過去連做夢也想不到,將來我要真有了一個新女兒,我一定會盡心地待她。”

2月24日下午1點30分,記者趕到他們的見面地點––《浙江日報》大廈17層會議室。看到來這裡的應征者中,有二十多歲的年輕姑娘,也有年過五旬的中年婦女,她們都專門請假或者放棄休息日來報社見這兩位老人,有的還帶著孩子。她們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有下崗的女工,有公司經理,甚至還有期貨公司操盤手。記者注意到,除了杭州本地人外,還有不少來自外地在杭居住的女士應征。談話過程中,杭州話、寧波話、上海話、普通話交替使用,顯得十分熱鬧。

6 應征者也都是感情受過挫折的人

來應征的女士中不乏條件十分優厚者,更多的都是小康之家。她們都表示,自己家境很不錯,決不是衝著老人的“家產而來”的。

在聽過她們自我介紹與前來應征的原因後,記者發現,這些女士一般都有父母早逝,家庭離異等情感上的挫折,因此,她們極易與老人產生共鳴,並且希望與老人進行雙方面情感上的溝通。

來自河南的朱女士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她對兩位老人說:“我從小就沒有叫過爸爸媽媽,沒有體會過有父母的幸福,我希望能借二老的這件事情體會到這種幸福。”而一位陳女士則向記者表示:“親情勝過一切。我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很久沒有回來了,我們兩人的關繫名存實亡,隻有我與一個孩子生活,生活得挺好。但我希望能給孩子找一個可以走動的地方。我從小喫的苦很多很多,能體會到什麼東西最重要。”

家住杭州眾安橋的鄭麗英女士的話也許可以代表許多應征者的心聲:“其實能不能做二位老人的女兒是緣分的事情。能幫助幫助兩位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並不是高不可攀太難以做到的。家裡缺了老人,如果能夠彌補這個空缺會很開心,如果實現不了,我們今後經常溝通,也仍然是不錯的。”

元宵佳節已經到了,盡管陳老伯與魏大媽的女兒究竟是誰還沒有定下來,但可以想見,兩位老人的這個節日不會再寂寞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