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紀元專欄】范錦明: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非經濟意涵?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0日訊】中國的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很少人會去挑戰這一段話,因為這是一種趨勢。經濟學者John Harris與Michael Todaro於1970年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一篇文章,就是闡述農民為了希望賺取較高工資,而離鄉背井前往城市找工作。不過,城市的正式工作並不好找,然而,這些農民並不急著回鄉,而是留在城市打零工,等待機會,因而形成城市裡非正式勞動市場的勞動供給者。

頭痛的勞工移動潮

Harris和Todaro的模型,用來解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沿海開放城市的民工潮,也相當妥適。遠從西北的甘肅和陝西,以及西南的四川與雲貴等地農村剩餘勞動力,每年年初大量湧向沿海城市找工作,所造成的交通和治安問題,一直都讓中國政府頭痛。

最近兩年,中國政府提出西部大開發,本來以為其用意是要大幅改善西部地區的對外交通,藉以吸引外商前往投資,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使當地剩餘勞動力,就近可以找到工作,不用再向沿海地區流動。

但是,事實似乎不是如此。根據這兩年的各種報導,中國政府不僅提供優惠條件,鼓勵東部和中部的勞動力向西部發展,更有大規模動員的計畫。顯示中國的西部大開發,不完全是從經濟著眼,為的是平衡區域間的發展差距,而是帶有政治和國防的考量,預防西部地區發生種族矛盾。

催化種族矛盾的西部大開發

本來中國西部的少數民族在經濟上已處於弱勢,中國政府獎勵漢人西移政策,不但減少這些民族的工作機會,並且會拉大所得差距,使少數民族更加不滿。那麼,中國政府想要預防種族矛盾的措施,不是很可能反而成為引發種族矛盾的催化劑嗎?

(原載台灣大紀元周報第44期)

◆我的意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全球妊娠婦女 平均一分鐘死一人 (3/9/2002)    
  • 印度工程師開發廉价電腦Simputer (3/8/2002)    
  • 美國會舉行中國人權听證會——中國人權記錄依舊很差 (3/8/2002)    
  • 央行總裁彭淮南﹕應避免台灣產業外移大陸 (3/7/2002)    
  • 科大副校長﹕發展科技需區域視野 (3/6/2002)    
  • 利欲熏心喂豬吃垃圾 大連惊現“垃圾”豬肉 (3/5/2002)    
  • 美國務院﹕中國人權記錄依舊很差 (3/5/2002)    
  • 人才市場哪些“金領”最熱門? (3/5/2002)    
  • 大陸實施新電腦軟體著作權登記辦法 (3/5/2002)    
  • 台積電將與意法﹑飛利浦開發亞0.1微米技術 (3/5/2002)    
  • 台積將與意法飛利浦開發點一微米以下技術 (3/4/2002)    
  • 哈佛大學規劃奧斯頓校區 (3/3/2002)    
  • 微軟.NET和Sun Java的整合 (3/2/2002)    
  • 大陸今年以四億元人民幣大力發展蘭花產業 (3/1/2002)    
  • 澳洲與美國簽署雙邊氣候協定 (3/1/2002)    
  • 南投竹山業者研發竹炭外銷日本市場潛力無窮 (3/1/2002)    
  • 巴拿馬華僑捐公園慶祝箇朗市建城一百五十年 (3/1/2002)    
  • 歐洲環境衛星發射升空 (3/1/2002)    
  • 【紀元專欄】范錦明:中國的水資源開發 (2/28/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