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壓教派暴亂 印度頒下格殺令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日訊】印度的教派衝突暴亂周五大規模升級,蔓延至多個邦。在連日發生暴力衝突的西部古吉拉特邦,數千名印度教及回教徒無視法紀,在街頭械鬥和投擲土製炸彈,甚至將警員活活燒死,令當地教派暴力衝突造成的死亡人數,增至超過二百六十五人。為了平亂和防止暴亂蔓延,印度政府頒下格殺令,軍警隨即向暴民開火,至少十六死七十傷。

蘋果日報3月2日報道﹐古吉拉特邦三日來的暴力衝突,到周五釀成至少二百四十六人死亡,相信是印度十年來最嚴重的教派衝突。該邦最大城市艾哈邁達巴德周五連續第二天暴亂,情況失控。印度教和回教信徒在一所清真寺外械鬥,甚至互擲土製炸彈,受命在必要時格殺暴民的軍警開火鎮壓,據報至少十六人中槍斃命。印度總理瓦杰帕伊矢言會強硬而有效率地對付暴力事件。

女人也拿武器街頭械鬥

有警官說:「我們一直在保護屬於少數的回教徒,但今早他們展開反擊,現在已變成互毆。」回教徒日前火燒一列載有印度教徒的火車,導致五十八人死亡,惹來印度教徒激烈報復,上街焚燒和搶掠回教商店,攻擊回教徒。

有目擊者指出,超過二千名印度教徒和回教徒群情洶湧,手執槍、刀和曲棍球棒在街頭開槍毆鬥。目擊者說:「真可怕。連女人也手執武器。」另有人目擊數以百計印度教徒拿各種棍和刀,高喊口號,從四面八方湧往械鬥現場。

現場大約三十名警察並未出手制止,其中一人聳聳肩說:「警力不夠,我們無能為力。」這場械鬥至少造成逾百死傷,醫院人員表示,院方至少收到十三具屍體,另有七十五人受傷,還有人被酸性物質襲擊。

警員遭回教徒縱火燒死

除了兩教教徒外,另一處騷亂地點也有警員遭殃殉職。印度聯合新聞社報道,一群警員試圖制止暴民時,有一名警員遭暴民縱火活活燒死,另外多人被打傷。在海德拉巴市,回教徒暴民不但向警員擲石,更縱火燒毀警方的電動滑板車,又搗毀一座印度教廟宇。

印度教徒的暴行亦不遜色,有人架設路障截查回教徒車輛,也有火燒商店和住宅。在納羅達市,有報道指一家八口的回教徒家庭被暴民鎖在車,活活燒死。

古吉拉特邦無限期宵禁

較早時,繼周四有印度教徒焚燒和搶掠數百間回教徒商店及住所,造成至少三十八人喪生(包括十二名兒童)後,周五凌晨又有回教徒貧民區被焚,至少五十二人葬身火海,當中至少有七名婦女及八名兒童,另有十七人重傷,部分人燒傷八成皮膚。

古吉拉特邦政府已在二十六個市和鎮無限期實施宵禁,所有學校、政府設施均關閉。該邦的內政部長稱周四和周五兩天已拘捕了一千二百人。九百名士兵周五已進入艾哈邁達巴德平亂,但一般平民十分惶恐,有回教徒婦女緊拉記者的腿,央求他不要離開,否則她可能會被殺。

激進印度教組織「世界印度教會議」號召全國大罷工,抗議回教徒日前燒火車事件,令人擔心衝突勢會在向來宗教關係緊張的印度全國蔓延開去。事實上,古吉拉特邦的教派衝突周五已蔓延至孟買。(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印度再有30名穆斯林被燒死 (3/2/2002)    
  • 印度航班事件“虛驚一場” (3/1/2002)    
  • 印度暴亂死亡人數繼續上升 (3/1/2002)    
  • 印度宗教衝突喪生人數攀升至一百八十八人 (3/1/2002)    
  • 印度教徒為了報复襲擊穆斯林商店 (3/1/2002)    
  • 抵紐約印航班機上一乘客疑為國際恐怖分子 (3/1/2002)    
  • 宗教衝突加劇 印度全國警戒 (3/1/2002)    
  • 印度火車襲擊引發暴亂死廿人 (2/28/2002)    
  • 印度穆斯林暴徒焚燒火車導致55人喪生 (2/28/2002)    
  • 印度火車遭襲擊 恐有五十五人喪生 (2/27/2002)    
  • 加拿大嚴防假結婚真移民 (2/25/2002)    
  • 傳拉丹藏身喜馬拉雅山區地帶 英美加緊搜捕 (2/23/2002)    
  • 印尼申請舉辦拳王爭霸賽 (2/22/2002)    
  • 華航宣布自四月一日起開啟台北到印度德里航線 (2/21/2002)    
  • 印度海底發現九千年前古城 可能改寫人類歷史 (2/20/2002)    
  • 世界頭號烈性傳染病“黑死病”在印度死灰复燃 (2/20/2002)    
  • 美擬售印武器定位雷達系統 (2/19/2002)    
  • 大笑1分鐘=放鬆運動45分鐘 (2/18/2002)    
  • 英國保守黨要求調查工黨有否違規 (2/18/2002)
  • 相關新聞
    英國保守黨要求調查工黨有否違規
    大笑1分鐘=放鬆運動45分鐘
    美擬售印武器定位雷達系統
    世界頭號烈性傳染病“黑死病”在印度死灰复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