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將宣示推動情治系統法制化與維護新聞自由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5日訊】據中時電子報二十五日報導,國安局機密資料外洩暴露情治單位內鬥的問題,並因對媒體搜索、興訟而衝擊新聞自由,引發國際間的高度矚目,據政府高層人士透露,陳水扁總統對此極表關切,除了密集與核心幕僚會商並聽取相關單位報告之外,近日也將發表重要談話,宣示推動情治系統法制化的決心與維護新聞自由的立場。

前國安局出納組長劉冠軍涉嫌貪瀆、洩密一案,掀起社會各界的議論,朝野各黨派並決定設置立法院調閱委員會,監督情治機關的運作。對於劉案引起的一連串政治效應,總統府一方面指示國安會成立的專案小組因應,進行損害管制,另一方面則研究如何持續推動法制化工作,強化監督機制。

政府高層指出,在政黨輪替之後,有關推動軍情系統納入監督、管控乃至中立化,決策當局皆逐步努力地執行,也獲得一定程度的收穫,但是劉冠軍貪瀆洩密案的發生,顯示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還不夠,必須再加強整頓的工作。他透露,如何在尊重新聞自由與確保國家安全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陳水扁總統最近思考的重點。

政府高層指出,陳總統極為重視媒體對劉冠軍案的報導與評論,他並向幕僚談到今年元月九日對於此案的處理經過。當時親民黨立委曾對劉案有諸多「指控」,但並未提出具體事證,陳總統後來約見國安局長蔡朝明,聽取該局對社會各界關注國安局情報事務的說明,以及後續處理之報告。在獲悉國安局的專案經費係早年為配合反攻國策,奉撥各項經費支應情報事務及國際合作等專案工作,沿用多年至今,他隨即指示,此事雖有當年的時空背景及後來的實際需要,但並非民主法治、監督制衡之常態,為貫徹情治單位法制化,國安局應儘速將「相關經費」依法解繳國庫。

高層官員表示,國安局當時簽呈的公文是指「專案經費」,不過,站在陳總統的立場,並不清楚國安局內是否還有其他的專案,因此他特別指示要將「相關經費」依法解繳國庫。該名官員分析說,陳總統批示此意見即指示國安局,無論是從兩蔣時代或者李前總統任內延續下來的「專案經費」,該局都應該比照「依法解繳國庫」辦理。

高層人士指出,陳總統肯定情治單位長期對國家的貢獻,他認為,絕大多數無名英雄的辛勞與付出,不能因為少數害群之馬的行徑而遭到抹殺。高層強調,陳總統明瞭新聞自由是民主國家的重要基石,政府無意去掩飾所犯下的過錯,但也希望在維護新聞自由的同時,能夠兼顧國家安全。

政府高層提及,陳總統曾表達要求各情治機關確實整頓、強化內控機制並接受國會監督的立場,未來他將再度宣示政府積極推動國家情報監督法立法,及情報監督委員會成立,建立合宜之監督機制的態度。不過高層也坦言,是否有「有心人士」與少數軍情成員聯手介入主導洩密案,企圖鬆動國安系統,有必要追查清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國際自由聯盟呼籲台海兩岸以和平方式化解歧異 (3/24/2002)    
  • 防止內鬥依舊 扁將大力整頓國安系統 (3/24/2002)    
  • 政府改造 部分學者拒出席 (3/23/2002)    
  • 軍方忠誠未移轉 扁處理棘手 (3/21/2002)    
  • 還我山林! 原住民自行採取「封山」行動 (3/21/2002)    
  • 為繼續執政周伯倫反對陳水扁總統兼任民進黨主席 (3/19/2002)    
  • 中共對台智囊:扁不承認一中 兩岸僵局難解 (3/19/2002)    
  • 陳水扁說台灣人走得出去有本領在世界立足站起 (3/18/2002)    
  • 扁:台灣越國際化越有安全 (3/17/2002)    
  • 2002年「世界台灣人大會」高喊「台灣正名,國家制憲」 (3/17/2002)    
  • 陳總統指目前政治體制有三大改造工作要做 (3/17/2002)    
  • 謝長廷:總統兼黨主席不會變成強人政治 (3/17/2002)    
  • 世台會二次年會 遊行宣揚台獨理念 (3/17/2002)    
  • 陳水扁批香港自由受北京操控 (3/16/2002)    
  • 世界台灣人大會第二次年會 陳總統特頒書面賀詞 (3/15/2002)    
  • 軍禮歡送查德總統德比 中查兩國元首簽署聯合公報 (3/15/2002)    
  • 扁:香港自由並非真正自由 (3/15/2002)    
  • 陳水扁接受世界報業協會專訪談言論自由 (3/15/2002)    
  • 陳總統:拼經濟有衝擊需要勇氣 (3/15/2002)
  • 相關新聞
    陳總統:拼經濟有衝擊需要勇氣
    陳水扁接受世界報業協會專訪談言論自由
    扁:香港自由並非真正自由
    軍禮歡送查德總統德比 中查兩國元首簽署聯合公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