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母必有其子--孔杰母親王淑雲訪談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日訊】在常人的眼中,棋手尤其是一名成材棋手的母親是快樂而驕傲的,但殊不知,在引領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們的眼淚多於她們的歡笑--

孔杰,今年19歲,生於北京一個普通人家,卻在少年時代因圍棋而名滿天下,現在是中國圍棋隊年輕的、最有前途的棋手之一。孔杰曾告訴記者,他的成材離不開母親的悉心培養。前幾天,記者走訪了他的母親王淑雲。

孔杰的家在北京市崇文區的一個老樓裏,雖然周圍環境一般,但走進孔杰家,卻有一種與外界截然不同的感覺。家中陳設並不豪華,但井井有條,乾淨細緻,看出了女主人能幹的一面。這是一個午後,孔杰還在棋院訓練,記者就與他的母親聊了起來。

注重早期教育的母親

把孩子教育成材,並沒有出乎王淑雲的意外,因為她說自己是一個非常注重早期教育的人。她告訴記者,當年她懷孔杰時照過一次透視,後來才知道懷孕的時候不能照透視,為此,雖然孔杰生下來身體沒有什麼異樣,但她還是一直擔心照透視會給孩子落下什麼毛病,這導致了她在孔杰一生下來的時候就非常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孔杰生於1982年,當時早教的書也很少,王淑雲就憑著醫院發的幾本小冊子為指導,一步一步地展開了她的早教計劃。

由於在嬰幼兒時期就養成了教育的習慣,王淑雲一直在教育孩子上樂此不疲。發現孔杰在棋上的潛質,最早是因為她和孔杰的父親玩跳棋,當時只有3歲的孔杰對跳棋很有興趣,玩得相當不錯,之後,孔杰又跟著大人學下象棋,下得也不錯。王淑雲見兒子在下棋上很有一套,於是決定讓他去學圍棋。

為什麼決定讓孔杰學圍棋,而不是其他棋類呢?王淑雲說,一是有些受當年在棋壇上刮起旋風的聶衛平的影響,但更主要的是她本人在電大上學的時候,幾個同學很愛下圍棋,她覺得下圍棋高雅,層次也高一些。不過,決定讓孔杰專攻圍棋的時候,她本人並不會下圍棋,於是買來棋書,一邊看書一邊教孔杰。可以說,母親是孔杰在圍棋上的啓蒙者。

求學的日子真的很難

回首孔杰早期學棋的日子,王淑雲只有一個字:難。而難中之難是:沒人教。尤其是在孔杰學到半截有業餘四五段的水平時,這種難也就更特別了。

王淑雲告訴記者,孔杰小時學棋的那個年代,也有一些圍棋培訓班,但水平和現在的圍棋班沒法比,而且孔杰的棋有業餘四、五段時,光靠這些班也不行了。像現在的孩子一般會找私人老師個別輔導,但那會兒根本就不怎麼時興私人老師,再說當時家裏一個月也就30多塊錢,經濟條件也不允許。

但孩子的棋已到了一定的分兒上,再難也得堅持下去呀!王淑雲這樣形容她當時帶孔杰尋師的生涯:「沒人教,我們就瞎撞,看見誰,就找誰。」孔杰的啓蒙老師家裏常有一些高手來往,包括譚炎午等人,王淑雲和他們認識後,再私下裏去找這些高手指導孔杰。那會兒常有一些高手在勞動人民文化宮下棋,王淑雲每個周末都騎著自行車帶著孔杰去求人下棋。「求人不容易,一般學棋的人都會有過那種經歷。當時我們真是挺難的。」王淑雲說。

好在,孔杰的棋藝一天天在進步,「他這孩子好表揚,別人一誇他,他學著就來勁兒。」孩子的進步,是對母親的辛苦的最好回報。

真實的心境:難,也苦

採訪之前,總覺得棋手的母親在享受到孩子成功的喜悅之後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但與王淑雲的對話中,記者在這位元母親身上更多地體會到的是這樣一種心境:難,也苦。

這種難和苦,是母子心靈相通而帶來的痛苦。「我覺得真苦,他輸棋了我難受,贏棋了我也就高興那麼一會兒,因為之後他還會再輸棋。他大賽輸棋之後,會心情不好,吃飯也少,他難受,我比他還難受。」也許是承受的壓力太大了,讓王淑雲吐出這一番話後不禁流下淚來,或許是覺得自己有些失態,她想借著給記者倒茶把眼淚掩飾過去,但傷心處已觸,又怎能不傷情。

「棋手有多大的痛苦,我們做母親的就有多大的痛苦。從心上講,培養一個專業棋手,比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費心得多。每次他輸棋,你想安慰他,你都不知道怎麼說,萬一說得不合適,又怕他煩。在別人印象中,專業棋手的家長好像很怎麼著似的,但事實上,孩子能在棋上下出來,就要費很多勁,再走專業的道路,就更累了。我當初讓孔杰搞體育是想這是一個拼實力的領域,但現在看來,這條路太窄,因為世界冠軍只有一個。聽說,黃奕中的媽媽聽說他拿冠軍後也哭了,我特別能理解。」

一番哭訴,讓記者深深地體會到:一名專業棋手的母親所要承擔的痛苦,比起她們享受到的孩子成名後帶來的榮耀,要多得多。

母子相濡以沫

孔杰和母親的關係極好,用王淑雲的話說:「是我一手把他帶大的,他受我的影響最大。」

王淑雲帶孩子很用心,用她自己的話說:「在我心裏,帶孩子就是一個職業。他小時候,我根本不看電視,在我心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好孩子。」

母親的功夫沒有白費,長大了的孔杰懂事,聽話,知道求進步。孔杰喜歡看書,因為下棋沒有時間,他常常委託媽媽幫自己買些書,王淑雲總能把這些後勤方面的事幫他做好。由於所在工廠不景氣,從去年開始,王淑雲就呆在家裏一心一意地照顧孔杰,有時也想出去找份工作,但怕工作太忙對孔杰照顧不周,也就放棄了。

不過,畢竟是19歲的小夥子了,現在的孔杰肯定不如先前那麼好「管理」了。有一陣,孔杰迷上了在網上聊天,幾乎每天吃完晚飯後時間都花在網上,當媽的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和孔杰急了。吵到最後的結果是兩人都哭了。但從那兒以後,孔杰很少上網聊天了。王淑雲說,這就是孔杰好的一點,他能知道錯,而且知錯就改。

長大了的孔杰很孝順,知道逗母親開心,母子兩人經常的一項活動是到天壇散步。王淑雲說,散步時孔杰總會講一些讓她很開心的話,可以想象,那是這個做母親的最幸福的時候。

有其「母」必有其子

都說聰明是有基因的,孔杰的聰明來自他的母親;都說成功是需要韌勁的,孔杰的韌勁也來自他的母親。

王淑雲的人生是曲折的,如果不是時代的原因,也許她會成為一名很優秀的知識份子。高中時,她在班中學習總是前5名,但在要考大學的那年卻應時代的要求去農村插了隊。返城後她並沒有放棄上大學的理想,在當了兩年擋車工後,她考上了電大,學的是機械學。之後才到了現在的工廠做管理設備的工作。

從這一段經歷,我們看出她是一個聰明的人,而且堅韌不拔,這個品質沒有讓她心甘情願地沈淪於時代的因素,同時,這個品質讓她克服了種種困難,培養出了孔杰這位優秀的、極有前途的棋手。(生活時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決胜局比賽一波三折 中國圍棋棋王賽俞斌再封王 (1/18/2002)    
  • 俞斌奪冠談:年輕棋手水平高 要以赶超李昌鎬為目標 (1/18/2002)    
  • 中國圍棋棋王賽-孔杰執白四分之一子胜俞斌扳回一分 (1/17/2002)    
  • 中國圍棋棋王決賽即將開賽 當局者展望誰是下屆棋王 (1/14/2002)    
  • 國手邀請賽 孔杰古力將決勝 (12/7/2001)    
  • 圍棋:最好的机遇最差的結果—令人遺憾的春蘭杯 (4/30/2001)    
  • 富士通杯常昊周鶴洋孔杰出局 俞斌單騎進八強 (4/16/2001)
  • 相關新聞
    富士通杯常昊周鶴洋孔杰出局 俞斌單騎進八強
    圍棋:最好的机遇最差的結果---令人遺憾的春蘭杯
    中國圍棋棋王決賽即將開賽 當局者展望誰是下屆棋王
    中國圍棋棋王賽-孔杰執白四分之一子胜俞斌扳回一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