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 中國農民的苦衷与企盼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28日訊】美國之音6月27日報導,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內地大片地區,農民的不滿情緒和農村的騷亂在不斷增加。美國一些深刻了解中國農村問題的專家說,中國農民期望在政治和經濟上得到更多的机會和自由。

*農村騷亂日趨嚴重*

香港的《爭鳴》雜志、《明報》等多家刊物以及美國的一些研究机构都曾報道過,近些年來農村地區抗議和騷亂不斷增多的現象。一些分析人士說,此類事件越來越經常受到媒體和研究机构的注意,這是人們感到農村地區抗議和騷亂不斷增多的重要原因。不過,精通中國農村問題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教授凱文· 奧布萊恩說,他与其他許多對中國農村問題有深刻了解的學者普遍認為,自從經濟改革開始以來,農村地區的騷亂的确在不斷增加:

奧布萊恩(O’brien): “There have been more disturbance…”

奧布萊恩說:“改革二十年來農村的騷亂比1949年到79年期間要多,而且八十年代的后期比前期更激烈,九十年代又比八十年代更激烈。的确,我們在這方面的報道比以前多,但是我們也一致強烈意識到農村地區的騷亂正在增加。”

*農民負擔越來越重*

分析人士說,農民抗議和騷亂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与城市人口相比,農村人口收入增加的速度太慢,与此同時,農民必須繳納的課捐雜稅卻不斷增加,農民的負擔相對來說正在增加。

對于內地廣大地區的農民來說,糧食生產仍然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糧价偏低,使農民收入難以提高。另外,在大片農村地區,鄉鎮企業為農村人口提供了三分之一的收入,但是近几年來,商業競爭導致許多鄉鎮企業倒閉。美國衣阿華州立大學教授黃樹民說,許多鄉鎮企業已經不再贏利:

黃樹民: “Most of rural industries are low in terms of technology…”

黃樹民說:“大多數的鄉鎮工業屬于低技術、低投資、低工資的企業。他們主要生產那些供周邊城鎮居民使用的簡單產品。”

*腐敗激化不滿情緒*

中國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在鄉鎮企業吸收農村勞動力的能力大大減弱的同時,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外地的難度也在增加。由于農村外出勞動力占農村總勞動力比重接近百分之二十,因此勞動力外移規模的降低對農民收入產生了直接影響。

分析人士又說,導致改革開放以來農民不滿情緒日益增加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村鎮和地方官員日益嚴重的腐敗行為十分不滿:

奧布萊恩(O’brien): “Lots of local behavior have driven farms…”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奧布萊恩教授說:“地方上的許多行為導致農民對地方干部的反抗情緒,這些行為包括非法收取各种費用、地方官員違反選舉政策等等。甚至那些日子過得不錯的農民也對這些現象相當不滿。”

*政改革農民受苦*

從1994年開始,中央收緊了對地方的財政控制,一方面是為了改善中央政府的財政狀況,另一方面又試圖确保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財政狀況。但是,一些分析人士說,中央對地方的財政政策對地方財政狀況造成了負面影響,是地方政府對農民加收費用的重要原因。

黃樹民: “Local government always face problem…”

衣阿華州立大學教授黃樹民說:“地方政府總會面臨問題,特別對內地省份的地方政府來說,中央的稅款回撥到地方的款項并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地方政府常常要在政府正常收稅之后增收新的添加費,大部份農民都報怨地方的這种做法。”

*中國農民善于忍耐*

專家們說,農民抗議与不滿情緒比較多的地區在中國內地省份。有證据顯示,一些抗議活動是有組織的,而且范圍波及好几個村鎮,不過大部份的騷亂主要發生在當地鄉鎮,而且主要動机是農民對与自身利益相關的地方行為不滿,因此不至于威脅到中央政府的穩固和社會的總體安定。曾經發表過《我看中國》一書的當代世界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唐興剛剛訪問過中國比較貧窮的貴州和云南農村。他說,中國人的忍耐力之強,使他們很少做出過激的反應:

唐興: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patient…”

唐興說:“中國人很有耐心,忍耐力很強。不到絕望的時候,不會輕易做出過急的反應。”

唐興說,他這次去貴州等地親眼看到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往要開車七個小時才能到達的鄉村,現在只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另外,更多的村民家里第一次裝上了電燈。不過唐興說,中國政府還需要更加努力,繼續為廣大農村提供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基礎設施。

*經濟自由政治自由*

除了不斷向農民提供他們追求經濟自由的途經之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奧布萊恩教授認為,中國的農民也越來越意識到自己應該能夠行使政治權力,中國政府必須在這兩個方面為農民著想,才不至于使農民的抗議和騷亂愈演愈烈、進而威脅到制度的穩固和社會的穩定:

奧布萊恩(O’brien): “Village eletions are part of the project…”

奧布萊恩教授說:“鄉村選舉就是這個項目中的一部分,使得地方干部更加能對普通老百姓負責,使他們不能象過去那樣為所欲為,同時也使得老百姓感到維護現在的制度關系到自己的利益。”

衣阿華州立大學教授黃樹民也表示,只是提供經濟援助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當今越來越多的農民希望能自己決定去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以及如何過自己的生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學者談中國農民問題
四大銀行撤離內地 大陸官員學者看法分歧
中國國務院發展中心公布城市失業率在百分之十左右
【紀元專欄】柳大正: 誰來解決農民的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