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政豐: 中國——不要忘了軟性綜合國力

蕭政豐

人氣 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2日訊】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最近發表了2002年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也就是綜合國力),其中美國第一,中國排名第三十一。綜合國力是如今的中國官方媒體喜歡提及的一個概念。今年五月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重要講話”中也說:“進入新世紀…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毫無疑問發展綜合國力是中國官方的發展目標。

談起發展目標,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 從六十年代中共的領導人就提出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一九七九年葉劍英代表中共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再次鄭重宣告在紀末把中國建設成爲“四個現代化”的強國。“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比較具體,確定了四個行業,另外,現代化也有標準,那就是世界上現時的先進水平。因此不難看出,“四化”是一個根本達不到的目標。一九八四年鄧小平親自把這個世紀末達不到的目標改成了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小康”是中國特色的比較目模糊的概念,據說是人均收入翻兩翻達到800美元。

《山西日報》二OOO年七月三十一日,發表了一篇對“我省某貧困縣一個經濟發展處於中上游的村鎮”所作的調查統計,發現該村鎮共有650戶,3000餘口人。他們貧富狀況是:特富戶占1%, 大富戶占2%。小富戶約占4-5%左右;小康戶,約占7%左右。中等戶,收支略有盈餘者,約占10%左右;貧困戶,入不敷出,欠債累累或收支勉強持平者,共占65%左右。其中小康的標準是“全部存款5萬元以上”。事實證明即使是在九十年代前所未有的高經濟增長下,中國達到“小康”這個自圓其說的目標,也只能說是勉勉強強。

現在大談綜合國力,給人一種錯覺,好像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已經領先於世界。真的如此嗎?其實“綜合國力”同“四化”和“小康”比又有不同。綜合國力的範圍比較廣,到底包括哪些指標,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說法。中國官方至今也沒有確定國家政策中要提高的“綜合國力”具體有哪些內容。因此有必要講講清楚,以免到了本世紀中期“綜合國力”也象“四化”一樣煙消雲散,到頭來竟然沒有一個人負責。

比較中外專家的異同, “綜合國力”大致分“硬性綜合國力”和“軟性綜合國力”。美國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n)認爲硬性國力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人口、軍事、經濟和科技力量;軟性國力分爲國家凝聚力、文化被其他國家接受的程度和人民參與議政的程度等。中國學者也有類似的分法,大同小異。比如,學者張興國在《綜合國力的結構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綜合國力分物質要素、精神要素以及結構要素三部分。

硬性綜合國力容易理解,不被官方回避,不在話下。軟性綜合國力不太好理解,加上官方極力回避,國內學者也閃爍其辭,唯恐搞得不好觸到官家痛處。問題就在於中國的“軟性綜合國力”是最薄弱、最難以啓齒的。不正視這個問題不僅會使“綜合國力”的發展全面失敗,而且還有一些讓人擔心的隱患。

國內學者張興國認爲綜合國力應包括:“民族精神”和“國家政府的組織與管理”。其中“民族精神”主要指一個國家的民族構成、所處的文化氛圍、民族意志、自信心與凝聚力。 “ 國家政府的組織與管理”指:在一定的科學技術和物質條件下,國家對各要素的組織與協調能力。政府的管理質量高,則綜合國力強,反之則弱。

現在我們暫且不按美國學者的劃分去分析,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爭論。即使按中國學者的劃分,中國的軟性綜合國力薄弱的事實也不抽象,舉出例子來就不難理解了。

“愛國主義、振興中華”儘管對本國人來講號召力強,有一定的“凝聚力”,但是“愛國”本質上是比較狹隘的,影響不出國門。一個口號也許讓本國的年輕人熱血沸騰,國門之外就處處令人警惕戒備。不要說其他國家,就是北韓也極力抵制漢字在其文字中傳統的應用,力圖抵消中國的影響。儘管現在中國的外交以實際利益爲重,利益這個東西最適合交換,但最沒有號召力。環伺邦鄰國家,處心積慮與中國抗衡者多,真正的朋友鳳毛麟角。這就是中國軟性綜合國力薄弱的首要表現。

拒絕接受民主、公民權利和自由等世界上普遍被接受的現代基本價值觀念,是中國軟性綜合國力薄弱的致命症。有人喜歡在這個問題上劃分東方、西方。我們可以不談西方國家如何如何。最近中國與日本和南韓就北韓闖館人員的衝突中,就不難看出,儘管中國有 “保護使館”、“執行法律”等等說得過去、也駁不倒的理由,但是在電視畫面上,是中國武警“阻止饑餓的北韓人民投奔自由”引起了日本國民與南韓國民的反感。中國人很難相信爲什麽中國武警保護對方使館發反而引起對方反彈。追溯其原因,不難發現反彈的背後不僅是民族主義的衝突,而且是價值取向的衝突。

基本的價值觀念不是雖需要隨時就能創造出來的。去過中國尊奉儒家的價值觀念,幾千年來就是這麽一個。如今不管是“社會主義的”還是“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不都是來源於西方嗎?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說中國當政者拒絕西方價值觀無非是“一句騙辭”。縱觀世界,從歐洲到亞洲、從美洲到非洲,再看看歷史,不難發現,以中國之大、中國人之衆、中共之強,未必打造得出能夠普遍被接受的非民主、非自由、非人權的基本價值觀念。就算中國硬性綜合國力如願如期大大提高,中國的民族意志如果建立在不被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念上,結果還是小則大大抵消了中國的影響力,大則引發衝突、影響世界和平。

以上說的是有關民族精神,是軟性綜合國力中最抽象的。另外還有不抽象的:大規模偷渡外國、成批官員貪污公款外逃、學業上不出國鍍金就低人一等,反應了民族的自信心與凝聚力。有人說是因爲窮,難道現在的中國比“文化大革命”時代的中國更窮嗎?以“大國之力”引渡不到賴昌星,無非是說中國的法制和實際中的執法不足以服人。中國公民在自己的國家合法辦事,沒有門路不打通關系,困難重重;抑制犯罪靠殺雞敬猴的“嚴打”;國家稅收靠中央與地方的“談判”;實現“愛國主義、振興中華”,離不開干擾外電和“防火牆”等等,反應了國家政府的組織與管理在能力上的薄弱、在精神上的虛弱。

綜上所述,不談軟性綜合國力,提高綜合國力是一句空話;不真正提高綜合國力,“振興中華”也是一句空話。

-原載《信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度的超級大國夢
朱噷基稱 中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的階段
中國農民的九大苦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