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能導致人死亡

新文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日訊】戴維.菲利普(David Phillips) 是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San Diego)的社會心理學家,他一直致力于死亡率与心理作用的研究。他近期的一項研究結果發表在2001年12月的《英國醫學雜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表明社會心理作用可能真的對死亡率有顯著作用,換言之,“嚇死”可能不僅僅存在于藝術作品中。

“我曾考慮這個問題,就是人是否真的會被‘嚇死’”,菲利普說,“可是如何研究這個問題呢?”雖然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壓力會導致心血管的變化,但是由于倫理原因,心理原因致死的研究不可能在實驗室里進行。

唯一的作法是到現實生活中找一個“天然”的例子,而這并不容易。因為這樣的天然實驗必須符合一系列苛刻條件:(一)這一事件只能對某一特定人群產生心理壓力,而不影響其他的群體。(二)這一事件只產生心理效應,而沒有實際的傷害行為。(三)這一事件与受試人群所享受的醫療水平無關。

符合這樣標准的實驗可真不好找,可是菲利普和他的同事們竟然找到了。在漢語和日語中“四”和“死”發音几乎相同,因此在相當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中“四”是個不吉利的數字。比如說有些旅館沒有四號房間,大陸空軍飛机也不設四號等,都是這种認為“四”和“死”有關的忌諱所造成的。

菲利普和他的同事發現美籍日本人和中國人及其后裔的心臟病死亡率在每月四號創高峰,而在白人中卻沒有這种規律。尤其在華人聚居的地區這种現象更為明顯。如加利福尼亞華人每月四號心臟病死亡率比平時高出27%。即使在其他地區,這個數字也達13%。為了令人信服地解釋這一現象,菲利普的小組還分析了其它的可能因素,如華人在這一天是否會增加飲酒、或者改變飲食習慣等。但他們發現在這些方面每月四號与平時沒什么兩樣。

据稱這是迄今為止最可靠的心理因素可能導致死亡的實際例子。菲利普的研究還涉及其他的方面,包括心理因素導致死亡的延緩或加速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人的精神在生命現象中的重要性,這方面的研究在將來也可能會吸引更多的經費投入。

參考文獻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effect: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the timing of death” (with G. Liu, J. Jarvinen, K. Kwok, W. Zhang, I. Abramson; DPP as main author); forthcoming i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December, 2001.

轉自﹕正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特寫:9.11帶來紐約生育高峰
匯市分析:歐元將上探0.96美元
网絡怎樣影響我們的心理
鎮壓法輪功 大陸勞教所推出絕密新書《心理剖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