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孽?地球面臨第6次「大滅絕」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3日訊】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四隻罕見的黑鸛無視於附近沙岸上的一大群鱷魚,悠哉遊哉地曬著太陽。對這種數量日漸稀少的珍貴鳥類而言,最大的威脅並非那些鱷魚的尖牙利齒,而是北方幾千里處歐洲伐木工人的鏈鋸,那裡的森林是攸關黑鸛生存的棲息地,如今卻在鏈鋸聲中一片一片消失。

據中國時報報道﹐黑鸛是在人類活動衝擊下岌岌可危的無數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生命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展開,人類再不亡羊補牢,後果恐怕不堪設想。世界自然基金會物種計畫主持人李珀嫚博士表示:「在未來的五十到一百年,很可能會發生由人類引發的物種大滅絕……我們正陷入危機,必須現在就採取行動,才能夠扭轉態勢。」

聯合國將於八月廿六日到九月四日在南非大城約翰尼斯堡舉行「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人類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衝擊正是此次會議的焦點議題。這場高峰會上接一九九二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因此又被稱之為「第二屆地球高峰會」。根據聯合國在會議前提出的統計報告,目前全世界有一千一百卅種哺乳類動物與一千一百八十三種鳥類正面臨極大的滅絕危險,各佔哺乳類的四分之一與鳥類的一一%。

在地球四十億年的演進史上,曾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有至少半數的海洋生物在短時間內死亡殆盡,陸地上也是災情慘重。最近的一次白堊紀大滅絕,發生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科學家推測當時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氣候鉅變,並使得長期稱霸地球的恐龍黯然退出歷史舞台。與以往迥然不同的是,第六次大滅絕如果真的發生,人類自身必須負起全責,不能再歸咎於天外飛來橫禍。

理查.李基與羅傑雷文在一九九五年出版了《第六次大滅絕》一書,他們預測地球所有物種的五○%會在百年內絕種。其他學者的估計雖然沒有這麼悲觀,但也都憂心忡忡,認為有案可稽的絕種生物數目遠低於真實狀況。在熱帶雨林與海洋生態系統中,有無數物種根本還來不及被人類記錄,就已經化為烏有。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新近絕種生物委員會」指出,自一九七○年以來,至少已有七十種魚類、鳥類與哺乳類從地球上消失。世界自然基金會則估計,在過去一百年中,八十一種淡水魚類已經絕跡,其中五十種的原產地是非洲東部的維多利亞湖,原因是人類在當地引進了窮兇極惡的尼羅河鱸魚。

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的黑鸛與鬣狗同樣是處境堪憐。目前全球的黑鸛僅餘七千到九千五百對築巢伴侶,棲息地大部份是在歐洲東部的森林中,地方當局雖訂有法規保護,但卻無力約束伐木公司的蠶食鯨吞。鬣狗則是蒙上捕食牲畜的惡名,被非洲農民趕盡殺絕,目前僅餘約五千隻。

人類對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可能是物種滅絕的元兇。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覆蓋全球陸地三分之一面積的森林,從一九九○年開始已經銳減二.四%。森林損失最嚴重的地區是非洲,過去十年以來有五百廿六萬公頃的森林消失,約佔非洲森林的○.七%。

助紂為虐的因素還有全球暖化、環境污染以及人口增加,都會使人類與其他生物的處境益形困難。聯合國的資料指出,過去五十年來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四○%,如今已超過六十億,到二○五○年,人口更可能增至九十億,將對土地與其他有限的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進而危害眾多生物的生存,開發中國家的情況尤其嚴重。

世界自然基金會根據全球數百種鳥類、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和魚類的數目變化,訂出一項「生存星球指標」(LPI)來衡量地球的生態狀況,然而卅年來,這項指標已經遽降三七%,令人怵目驚心。自然保育人士擔心,五十年後的歷史學家回顧此刻時,會責怪當今的人類錯失良機,未能扭轉自恐龍滅絕以來,地球生態史上損失最慘重的一次生物浩劫。(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防濫殺擬禁金錢龜製龜苓膏
台灣帝雉 大陸想拿貓熊換
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 地球貼上“死亡標籤”
瀕色物種粗頸龜在香港孵化成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