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健康不達標 因為生活方式太糟糕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日訊】■基因和生活方式到底誰說了算﹖

北京安貞醫院洪昭光教授說﹐從當代來看﹐影響人類健康最主要的疾病總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病﹐整個慢病佔總死亡率的2/3﹐因此慢病是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慢病形成的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遺傳基因﹐外因是環境因素。病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遺傳因素只佔15%﹐社會因素佔10%﹐氣候因素佔7%﹐醫療條件佔8%﹐而個人的生活方式佔到60%﹐這就說明遺傳不是主要的。目前基因草圖是畫出來了﹐但進入治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類基因的差異有限﹐而生活習慣差異極大﹐只有靠自己關愛自己才是最實在的。

■賺錢和健康到底哪個更重要﹖

健康生活07月31日報道﹐“原來以老年患者為主的慢性疾病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解放軍306醫院呼吸科主任王萍說﹐現在注重健康的多為老年人﹐而年輕人則更注重賺錢忽視健康。吸煙﹑酗酒﹑暴飲暴食﹑晚睡晚起﹑不運動……年輕人往往因為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而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加以約束。國外有研究表明﹐20年前的生活方式決定20年後的身體狀況。年輕時不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會陷入“前半輩子以命換錢﹐後半輩子拿錢換命”的境況。

■年輕人到底過着怎樣的生活﹖

他們一般要在早上8點鐘以後起床﹐他們一般不吃早飯﹐他們往往匆匆忙忙擠上地鐵或公交車趕去上班﹐他們往往要對着電腦一上午﹐他們中午一般吃盒飯﹐他們晚上往往要應酬﹐沒有應酬的時候就和同事去HAPPY﹐泡吧或者卡拉OK﹐他們往往深夜才回家。這就是很多年輕人一天的生活。他們大都認為自己正當壯年﹐是屬於那種“身體倍兒棒﹐吃嗎嗎香”的年齡﹐但在不知不覺間﹐不良的生活方式已經養成了。

■不良生活方式到底有什麼危害﹖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取代傳染疾病﹐成為“頭號殺手”。在美國﹐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估計佔去了70%的所有醫療費用。專家建議﹐要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改變吸煙﹑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適度增加運動量﹐有助于慢性病的控制。

■背景新聞

北京市衛生局近日公佈了北京15歲以上居民的健康狀況﹕9.6%的人受慢性病的困擾﹐其中心腦血管病佔24.7%﹐高血壓的發病率達到20%﹐35歲以上的糖尿病發病率已達7.8%﹐精神不好的佔12.1%——北京人的這幾項健康指數與一個健康促進城市還有相當距離。

專家說北京人健康指數不達標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其中包括吸煙﹑酗酒﹑高熱量和過咸膳食習慣﹑缺乏體力活動等。(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當心:洗衣机中有致病霉菌
民進黨立委有條件支持衛生署擬定的健保新案
吳江:誰是邪教
美國之音: 亞洲升起一顆新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