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通關港府被轟一味拖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25日訊】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行政會議成員、商界代表及學者一致認為,必須加強粵港融合和運輸物流發展,才能提升經濟及創造就業。但行會成員鄭耀棠及合和主席胡應湘批評港府「講多過做」,遲遲不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現時貨物全日通關亦只是假象,午夜只是空貨車過關,難有拉近粵港物流的效果。唐英年則認為,粵港經濟合作仍未發揮最大優勢,未來會有更大空間,故毋須太過悲觀。

據太陽報8月25日報導﹐在該個有關振興經濟及解決失業的論壇上,機場管理局主席馮國經指出,當前是要全盤研究最有效益的工序及生產地點,而粵港交通亦要發展海、陸、空聯運。馮又表示,現時機場提供了四萬五千職位,隨??未來數年落實在機場附近建設物流園、速遞中心及會展中心,預計可創造多二萬個職位。

鄭耀棠及胡應湘分別埋怨港府在促進粵港兩地經濟物流合作的步伐。鄭更批評,港府多年來在兩地二十四小時通關問題上「講多過做」,又說:「政府成日話兩地融合重要,重要到依家都講唔出(通關)現時不斷提倡人流物流訊息流,但都做得不好。雖然在政治問題上無得妥協,但經濟發展必須暢通。」
促電子化簡化報關

鄭說:「即使依家說貨物二十四小時通關,但都係假象,午夜十二時後,出入??都係吉(空)貨車,邊度做到加強物流呀!」

為了增進粵港兩地的物流業發展,唐英年表示,港府未來的工作重點,是推動運輸電子化,簡化報關手續,即由外國經本港轉運到內地的貨物,在未到達本港前,可透過電子化提早處理報關手續。唐又指出,人口政策需要全面考慮,當局認為不應單將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作為人口政策的主要環節。

多位講者在論壇上均認為,粵港融合、加強物流運輸業發展及發展創意工業,能有助創造就業機會。不過,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鄭國漢憂慮,粵港兩地很多時會考慮自己利益,在合作上可能出現困難,他建議成立一個高層次的協調架構處理兩地利益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未來台灣的企業可直接到大陸投資
加速輕軌鐵路工程   部份Main Street 將被關閉3個月
張明淨﹕7.20三週年看澳門一國兩制
加拿大居民營救因煉法輪功遭監禁的中國親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