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國經濟不會步日本後塵

標籤:

【大紀元9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特稿)美國經濟的「科技泡沫」破碎,加上恐怖份子自殺攻擊「金融心臟」世貿大樓和一連串的企業主管營私舞弊醜聞,嚴重衝擊投資人的信心,政府一系列降息、減稅、增加支出等政策沒有明顯效果,不禁使人懷疑,美國會不會步上日本後塵?

日本經濟從九零年代初的股市房市泡沫化開始,長達十年的經濟退縮,不管政府祭出多少振興方案,甚至把利率降到零,迄今猶欲振乏力,成為國際笑柄。為什麼叱吒風雲的「日本第一」會淪落至此,這是世人關注的問題,美國人更關切他們自己的經濟到底何時才能從科技泡沫中恢復元氣,甚至擔心會不會像日本那樣長期衰弱?

要解答這問題,可以先看看日本經濟的「生命要素」(economicDNA)--日本國民與產業的日常運作--為什麼用傳統經濟學的刺激方式刺激不了?並看看美國經濟的基礎運作是不是有所不同?從這兩大問題的答案,就可看出美國經濟可不可能步上日本的後塵。

先從第二個問題來回答。出美國和日本雖然都屬於資本主義國家,兩者的「實行」細節其實大不相同--日本的資本主義非常特殊,幾乎特殊到不能稱為資本主義,或頂多能以「裙帶資本主義」名之,美國則不然,因此美國經濟像日本一樣用傳統策略救不活,會進入長期衰退的可能性非常低。

根據美國銀行界的觀察,佔日本經濟活動龐大地位的許多大銀行早就該「死」了,日本政府卻硬要它們「活著」,因此日本經濟可以「活屍」經濟稱之。日本銀行的貸款帳戶百分之六十是借給企業公司的錢,幾乎同樣比例的美國公司債務,則來自資本市場。高盛證券駐東京首席投資顧問KathyMatsui認為這是極重要的一個分野,因為資本市場通常會迅速、無情地決定價格,而像日本那樣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則會「盡量延後痛苦的來到。」

而日本各界在泡沫破碎之後,偏偏就以「拖延」戰術對應,不願意當機立斷去面對問題,以致於呆帳越積越大。拿公司累積的債務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例來看,日本企業界的總債務是GDP的百分之兩百二十五,美國則是百分之九十五。

九零年代初日本股市崩盤,房市隨後下跌,日本各大銀行被房地產抵押的債務壓得動彈不得,而日本的銀行是資金流動的大動脈,「病情」自然不輕。銀行如果面對現實承認壞帳數額,不但自己要破產,客戶也得破產。在美國,要宣佈破產之前總會找還不出錢的客戶商談「償債日程表」,但是日本的銀行做不到。

做不到,是有其「非經濟原因」--戰後日本的銀行不只是經濟的心臟,也是社會安定的基石,對老客戶抽銀根,是大家都「失面子」的事。再說,債務的規模太大,讓客戶破產的話,可能真會引發一九三零年代那樣的經濟大蕭條。這就是日本銀行過去十年來「苦撐」的原因。

日本的銀行不去清理舊債,把錢借給新的客戶,讓新人發揮創業力量,替經濟注入新血,而老欠債人(公司)早該破產了,卻硬替它苦撐,如果是「正牌的」資本主義,哪會是這樣?

反觀美國,除了九一一之後的航空業受到政府的特別照顧,再嚴重的產業不振,政府都會任其破產。即使泡沫化最嚴重的通訊科技業,它們欠銀行的逾期帳,只佔銀行該收的百分之一,因此銀行不可能被拖垮。

再從文化面看,商場只有利字當頭,還不出錢來,即使是關係再好的「老客戶」或它過去還債的記錄再好,對不起,美國人沒有「失面子」的問題。「錢拿來」比「老交情」重要,因此最近這一波通訊科技泡沫,不管新創的達康小公司或老字號如「轉業」成功的科寧玻璃(Corning)公司,該死的時候就會死,說來雖然無情,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就是這樣。

摩根史坦利銀行駐東京首席經濟學家費爾曼說,日本政府拼命放鬆銀根給「活屍」銀行,不但沒有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反而加大通貨緊縮的動力,也破壞健康的投資環境、減少創造就業的機會,這也就是日本經濟持續萎縮不振的原因。

美國當然會從日本的做法學到一些教訓,並針對真正打擊市場信心的會計造假等問題提出對策,例如,國會與司法單位已經加強取締作假帳的歪風、調查起訴貪污腐敗的企業主管和分析師,這種種作為,加上「無情埋葬低效率企業」的文化,美國經濟可能不至於陷入「日式資本主義」的漩渦。(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經濟复蘇路 險灘重重
美分析家:九一一只對經濟造成短暫衝擊
美產業界為九一一事件默哀完即上工做正事
聯準會報告顯示美國經濟活動仍然緩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