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沒有電影的城市?!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9日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昨日召開記者會,簡介九月十八日在會展舉行的「振興香港電影工業會議」。

據明報9月9日報導﹐這個會議分成四個討論部分,以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協助草擬的「振興香港電影業發展諮詢文件」為綱領,全面檢討現??、融資、發行及電影政策進行研討。

四個部分基本上已涵蓋了電影工業的所有部分。

為何香港電影處於廿年來最困難的日子﹖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很想知道。

其實,香港電影工業的問題,不是單一的。

過去廿年,港片遇過不少困難,但負面因素很多時因為被其他正面因素抵銷,對這個工業的生存,未致出現很大的殺傷力。

即使港片質素差到無可再差,被譏為「垃圾片」時,同時受盜版拖累,到演藝界發起「反盜版大遊行」,產量亦未有今年那麼差,業界也未有今天般憂慮。那時,配合打擊盜版,調低正版影碟價錢,仍可穩住劣勢。

今日,所有負面因素同時出現,今年港片質素不比被嘲為「垃圾片」時差,但產量卻離奇地少。

電影票房差是今年暑假才較明顯,特別是八月中後。

整個影市收縮,港片相對地已較有優勢,同期外語片,更加慘淡。

說本地觀眾不支持港片﹖踏入九月,幾部中西片開畫,票房仍以港片較高,證明香港觀眾對港片仍然較為喜愛,只是入戲院的人數減少。

情況與幾年前大家鄙視港片時已有明顯不同,當時港片票房與西片有一段距離,成為猖獗盜版下的最大犧牲者。

幾年來,本地電影人已努力扭轉了觀眾對港片的形象,但苦於外埠市場收縮,製作成本下降,優質人才無法發揮,逐漸外流。

電影人嚴重開工不足,如果沒有適當的措施協助,香港電影可能很快消失,「東方荷李活」的美譽成為歷史。

這不是電影人飯碗的問題,部分電影人已轉了職,優質人才,自自然然會被其他地方吸納,一些電影導演和動作指導已去了荷李活發展,也有一批上了大陸拍戲拍劇,個人問題反而容易解決,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看到香港變成一個沒有電影生產的城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麗時光》威尼斯影展“听取掌聲一片”
歡迎台灣代表團參加威尼斯影展酒會盛大舉行
研究報告指香港創意工業經濟遠遜外國
濮存昕慨嘆“想拍電影卻沒人找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