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瘟疫橫行 有人還喜歡聚會 專家教你如何規勸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03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報導)加拿大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日益嚴重,政府和專家紛紛呼籲人們儘量待在家中,遠離人群保持社交距離,以減緩病毒傳播。許多人遵照這些建議,也有一些人漠視,仍成群結隊在湖灘聚集嬉戲,還有一些家庭一大家子人在公園聚集,等等。

「有事的是別人 我沒事」

據CBC報導,Ipsos民調全球首席主管布里克(Darrell Bricker)表示,北美許多人認為疫情只會造成經濟威脅,不大會造成健康危機,因此聽不進去保持社交距離的建議。許多人覺得,都是別人在得病,自己又沒事。

布里克表示,人們都支持政府關閉邊境和居家隔離,但自己不一定會遵從建議,覺得建議是針對別人的。許多人覺得自己沒問題,問題都是別人的。

數據顯示,聽不進去建議的,各年齡人群都有。

規勸他人要有方

聽不進勸告還在搞派對聚集的人,要麼覺得建議與已無關,要麼是覺得政府和專家在指手畫腳。面對這樣的人怎麼勸?臨床心理學家派普赫女士(Mary Pipher)提出以下5點建議。

一是直截了當問對方如何看待自身現狀,或問對方觀點和他人有何不同等。

二是用幽默和社區公共意識引導,如調侃說「現在倒是成英雄的好機會,既能響應呼籲作出犧牲,還能趁此機會深刻思考」。

三是對性格固執、平日一意孤行的人,提醒對方換位思考,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不幸感染生病或去世,家人會傷心。

四是對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提醒他們一不小心,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朋友,或朋友也有可能攜帶病毒傳給他們。

五是用自身經歷、感受和擔心,來引導對方共鳴。

不要爭 一爭就輸了

派普赫提醒,對於有些人來說,不和人接觸和宅在家裡,的確很難受。這些人中,有性格外向喜群聚者,獨居人士,居住空間狹小的人,疫情期間生活無著落或即將面臨生存困境的人。

她提醒,規勸過程中一旦和對方爭起來就說明已經輸了。規勸他人關鍵一點是在陷入爭論前,化解對方牴觸情緒。對方一旦情緒激動,自己音量開始提高,就不要再繼續了,否則只會令對方更反感和牴觸。

她還說,目前這種狀態是史上前所未有,人們可充分利用這個大好時機,學會在大環境中做好自我約束,認識到所有人命運緊緊相連,如果不彼此考慮對方,所有人都會完蛋,個人的命運和人類整體命運緊密相連。

人是社會動物

滑鐵盧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格羅斯曼(Igor Grossmann)也認為,最好不要以個體角度、而是以公眾角度來談這個話題,提醒人們保持社交距離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朋友和伴侶。規勸時,不要一味說理,要從實際角度,提醒對方多考慮整體,多考慮關心他人。

格羅斯曼表示,人是社會動物,成天關在狹小公寓裡,是很難做到。從考慮他人角度提醒對方,對方仍聽不進去怎麼辦?他建議,從對方自身切身利益和利害關係著手。如提醒對方如再任意下去,疫情變嚴重了,政府就會強制人們待在家中,到時就根本出不了門。

政府強制所有人待在家中,也不是不可能。特魯多總理本週一在全球疫情通報和講話中,再次呼籲所有人待在家中,不要亂走。他還說,政府會不斷告訴人們病毒有多危險,以提醒和約束人們儘量待在家中,必要時還會強制執行。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