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體

飛梭雷射平整肌膚效果佳 哪些不適合東方人?

飛梭雷射可使用全身多部位,包含眼周、頸部等敏感細緻部位肌膚,有效撫平凹洞淡化痘疤,還你平整肌膚。

何謂飛梭雷射

「飛梭雷射」( fractional laser )是一種分段式能量輸出的雷射治療模式,應用由Manstein 與Anderson 於2004 年提出的分段式光熱分解效應(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因其基本原理是將每一個雷射光束,經由電腦控制細分成數百到數千個微小的光點輸出,在外觀上可以看到非常多排列整齊的細小微點,因此中國又稱「點陣激光」,達到類似傳統雷射磨皮( laser resurfacing )的效果,以改善因為光老化或組織流失的皺紋、疤痕、鬆弛甚至色素沉澱等問題,比傳統磨皮雷射有較短的修復期與較少術後不良反應的優點,是雷射光電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適應症

● 光老化皮膚,改善膚質、角化與色素不均。

● 疤痕:凹陷性疤痕、肥厚性疤痕、脫色性疤痕、痤瘡水痘疤痕、手術性疤痕。

● 靜態性皺紋:眼角、嘴角、頸紋、妊娠紋等。

● 皮膚細緻度、皮膚鬆弛、毛孔粗大等。

● 黑斑、色素沉澱等,但治療在東方人的皮膚須保守謹慎。

治療的方法原理與種類

2004 年,Manstein 與Anderson 提出的分段式光熱分解效應(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最初的原型是用1550奈米的非汽化式鉺玻璃雷射( erbium:glass ),將每一個雷射光束,經由電腦控制細分成數百到數千個微小的光點,類似電腦影像的單位「像素」( pixel )的概念,照射在皮膚上會形成顯微加熱區( microthermal zone )。每一個顯微加熱區的作用雖然強烈而明顯,但加熱區的周圍及深部是正常且結構完整的皮膚組織。治療後表皮和真皮會立即凝結,但角質層結構是完好的;隨即皮膚會啟動修復功能,一般而言在24 小時內表皮細胞即會進行修補,基底層就會被修復,然後含有被凝結的表皮真皮組織及少數黑色素的微細表皮壞死碎屑會在1 周內被排出。真皮顯微加熱區的修復則會持續進行4 到6 周,伴隨膠原蛋白收縮與新的膠原蛋白形成。飛梭雷射依其作用原理可分為汽化及非汽化式化兩大類:

1. 非汽化( 剝脫)式雷射( Non-ablative laser )

即前面所述,多採取中紅外線光譜波長的雷射,雷射光穿透表皮深度可達網狀真皮層,加熱表皮及真皮凝結後產生新的膠原蛋白以填補組織為主。其主要的優點是能保護表皮的完整以及最小程度的表皮真皮的破壞,因此可以減少並縮短術後的不良反應。其代表的機種為1550 奈米的鉺玻璃雷射( erbium:glass ),如最早提出論文的Fraxel 雷射,因其有特殊的滾輪探頭利用其特殊的專利技術( Intelligent Optical Tracking System, IOTS ),在皮膚表面滾動以輸出能量,又被稱為滾輪飛梭。其他也有波長如1540 奈米的鉺玻璃雷射、1440 奈米的二極體( diode )、1927 奈米的銩光纖( thulium fiber )雷射等機種。

近年來因為皮秒雷射的應用盛行,以波長755 奈米的亞歷山大雷射( Alexandrite )配合聚焦陣列透鏡技術(FOCUS lens array ), 或是波長532/1064 奈米的釹雅鉻雷射(Nd:YAG)配合微透鏡陣列( microlens array, MLA)或全像聚焦技術( holographic optic ),將雷射能量重新分配,在不破壞皮膚表面下,以光聲波效應( photoacoustic )造成表皮下雷射誘導光學分解( laser-induced optic breakdown或laser-induced thermal breakdown ),分別在表皮或真皮形成空泡樣破壞,同樣會啟動皮膚的修復機制,並促進膠原纖維新生以達到前述非汽化式雷射的效果。

非汽化式飛梭雷射術後幾乎無明顯傷口,恢復期較短,照顧方便;術後較不易傷口感染或有反黑風險,幾乎無長期不良反應,都是它的優點。但是因為單次效果較不明顯,常需多次治療,則是最常見的缺點。

2. 汽化( 剝脫)式雷射( Ablative laser )

此類雷射即傳統的以汽化剝離組織,造成皮膚重新癒合並刺激膠原蛋白新生為主,共有三類:二氧化碳飛梭雷射、鉺雅鉻飛梭雷射與鉺:釔鈧鎵石榴石雷射( Er: YSGG laser, 波長亦為2790 奈米, 全名erbium-doped yttriumscandiurn-gallium-garnet laser )。其治療原理與非汽化(剝脫)式飛梭雷射類似,亦是將雷射光束飛梭化,分解成數十到數百個陣列小點,以保留一定比例的正常皮膚,以減少恢復期與術後的不良反應。二氧化碳飛梭雷射因其波長最長,水分吸收效果最好,穿透也最深,且因其熱效應佳,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亦可達較好的膠原蛋白生長效應,是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機種。但也因為其熱效應較高的關係,產生術後不良反應如皮膚發紅,甚至色素沉澱的機會都比鉺雅鉻飛梭雷射為高。

若以單次治療而言,汽化式飛梭雷射較非汽化式飛梭雷射為佳,但仍需視病人的各種情況而定。

常見問題Q & A

1. 飛梭雷射要做幾次?

雖然飛梭雷射具有恢復期短、副作用少的優點,但因為不同疾病與雷射作用的效果的因素,每次間隔至少需4 至6周,甚至更久;治療次數也須視疾病的嚴重程度而定。

2. 誰不適合飛梭雷射?

(1)皮膚感染。不管是細菌、黴菌或是病毒感染,都不應接受任何手術或雷射治療。有的醫師會在術前給予預防性的口服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以避免可能的術後感染。

(2) 疤痕或蟹足腫體質。雖然飛梭雷射可以治療某些肥厚性疤痕,但在治療時仍需小心,可以先實施局部小範圍的試打以觀察療效。

(3)藥物的使用。病人如有服用抗凝血劑,在接受汽化式鉺雅鉻飛梭雷射時會有出血的風險,術前建議術前暫時停止服用3 日。

(4)濕疹、過敏、皮膚炎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對光線敏感疾病如紅斑性狼瘡。

(5)對飛梭雷射治療結果期待過高的患者。

3. 術後保養的注意事項?

(1)術後可以給予冰敷至少10 分鐘,隨後數小時內仍可冰敷數次以減少泛紅與水腫。

(2) 3 天內可用生理食鹽水或煮沸過冷開水清洗;3 天後可以用溫和洗面乳洗臉;2 周內勿使用去角質產品或刺激性保養品。

(3) 術後第3 至7 天皮膚會開始出現輕微脫屑情況,此時切勿搔抓,需視傷口情形使用外用藥物,汽化式雷射可使用抗生素藥膏或凡士林;非汽化式雷射使用凡士林或親水式乳膏,直至皮膚完全恢復。

(4) 術後須立即開始防晒措施,可先以撐傘、帽子等作為物理性防晒;傷口癒合後即可使用防晒乳液,直至療程結束後數周仍需持續防晒。

4. 術後可能會有的不良反應?

● 感染:術後感染可能會是細菌、黴菌或是病毒。最為人知的是單純泡疹病毒的感染。事實上許多人過去曾有感染過單純泡疹的病史,因此可以先給予抗病毒物以預防之。術後如果有確實做好照顧措施,細菌感染的機會會比較低,但仍有感染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病例發生。

● 泛紅:泛紅是飛梭雷射術後最常見的反應,是一個炎性癒合的必經過程,嚴格來說應不算是不良反應,它和雷射照射的深度與熱效應的程度有直接關係,因此汽化式會比非汽化式飛梭來的明顯,持續的時間也會比較長。一般而言,非汽化式飛梭的泛紅約在1 至3 天,而汽化式飛梭可能持續將近1 周,甚至更久。如果紅斑持續過久甚至超過1 個月,就必須考慮其他因素。有的醫師會建議術後給予發光二極體(LED)照射的光調節治療或脈衝染料雷射,來減少持續性紅斑的症狀。

● 發炎後色素脫失:過去在傳統雷射磨皮後常發生的色素脫失,在非汽化式飛梭包括二氧化碳及鉺雅鉻也會發生。準分子雷射可以改善部分發炎後色素脫失的問題。

● 發炎後色素沉澱:發炎後色素沉澱也常被稱為「反黑」。東方人屬有色人種,表皮的黑色素細胞較大,黑色素較多,黑色素細胞受刺激的反應也較高,因此在接受外來的刺激後,形成色素沉澱的機會也較白種人高。炎性反應的程度、表皮真皮交界處的破壞導致色素掉入真皮,是發炎後色素沉澱的主要決定因素。傳統的磨皮雷射因為熱效應大,整體組織受熱影響範圍較廣,以及表皮真皮交界處幾乎完全破壞,因此術後反黑機率可高達四成。其次是汽化式飛梭雷射,而非汽化式飛梭雷射的反黑率較低。為了減少術後的反黑,臨床醫師會利用以下數種方法以避免之:

⑴ 在治療前給予皮膚保護,例如確認皮膚無晒傷或晒黑、術前先給予退斑藥物以減少治療標的區域

的色素量。

⑵ 治療中由低能量、低密度開始,避免過度重複施打同一區域,並適度實施表皮保護措施例如冷風

降溫等等。

⑶ 術後著重於減少炎性反應、加速皮膚癒合,包括給予外用類固醇、給予發光二極體(LED)照射

的光調節治療,並嚴格做好防晒。

●結痂、水腫、疼痛:不管汽化式或非汽化式飛梭雷射,術後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結痂、水腫或疼痛,但仍以汽化式雷射較為顯著。高能量、高點陣密度的非汽化式飛梭術後仍會出現3 至7 天不等的表皮結痂、脫屑、水腫,以及伴隨而來的紅斑。

結論.Conclusions

飛梭雷射是一個應用分段式光熱分解效應來治療因光老化或組織流失的皺紋、疤痕、鬆弛,或是改善皮膚紋理、毛孔甚至色素不均的問題,比傳統磨皮雷射治療有較短的恢復期與較少的術後不良反應。結合其他的儀器治療如脈衝光或無線電波技術,可以提供更好的療效。

<本文摘自:皮膚美容聰明選,時報出版出版提供>

.護膚品中的防腐劑安全嗎?遠離5種化學物質

.正確護膚三步曲 您做對了嗎?

.你的肌膚屬於哪一類型?正確護膚減緩老化

責任編輯: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