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醫療品成武器 中共挾防疫物資鉗制西方

意大利機場人員搬運從中國運來的醫療物資。(Getty Images)
人氣: 17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20年04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在中共病毒肆虐全球,各國急需個人防護等醫療設備時,中共當局正利用其「世界工廠」的地位,控制醫療用品供應鏈,要挾民主社會。有加拿大專家認為,現在是考慮擺脫中共控制的時候。

中共肺炎(武漢肺炎)走出國門後,已使世界各地超過140萬人感染該病毒,美國及歐洲多國成了重災區。

疫情首先在武漢爆發,中共當局被曝光,先從世界各地大量採購口罩等個人防護設備,運回中國;在世界各地疫情爆發、急需醫療用品時,中共限制相關產品出口。

中國是世界主要個人防護設備產地,中共當局從世界各地搜刮這些商品後,又限制這些產品出口,此舉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中共利用急需的救命物資要挾他國。

麥克唐納德-勞瑞爾研究所(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科爾加(Marcus Kolga)、莎魯茲(Kaveh Shahrooz)和馬朱達(Shuvaloy Majumdar)4月7日在《麥克林》(Maclean’s)雜誌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加拿大需要重新評估外交政策,以應對這種來自專制政權的威脅。

該文說,在整個自由世界中,荷蘭、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亞及其它國家,正面臨著一種威脅,就是來自中共當局的、偽裝成「援助」的產品供應。加拿大的公共衛生系統正處於緊張或超負荷狀態,也面臨同樣的挑戰。現在需要考慮不依賴中共政權的問題了。

中共將醫療用品當武器用

中共當局一直在掩蓋中共肺炎疫情,甚至打壓分享疫情消息的醫務人員。而且還通過虛假信息,使世界各國政府低估了該病毒的傳染能力及致命性。

該文稱,北京當局花費了巨大的資源,去利用這場病毒危機,獲取其獨家的經濟優勢。「他們(中共)正在使醫療產品武器化,以提高他們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

中共病毒在大陸爆發導致工廠停工,加拿大的物資供應鏈被中斷,該文稱,這對加拿大的一線醫護人員造成了嚴重後果。令人遺憾的是,中共當局一方面掩蓋疫情,一方面把西方國家高質量的醫療用品存貨一掃而光,然後給那些絕望中的國家提供劣質的醫療用品。「這代表著加拿大外交政策要面對的一個全新的、不可思議的概念:醫療用品武器化。」

在加拿大,無論是在家裡還是醫院,「加拿大人現在正直接面對(中共)專制政權給他們的生命施加的威脅。」

該文稱,病毒大流行迫使加拿大領導人優先考慮本國人的醫療安全,甚至不得不和盟友爭奪醫療物資。當此危機過去後,「了解並確保加拿大人的關鍵需求,以及保證能滿足這些需求的供應鏈,將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歷史性工作。」

文章作者寫道,加拿大利益受損是一件大事,這給加拿大領導人提出了兩個關鍵目標:「首先,加拿大必須確保我們至關重要的供應鏈,不受非民主對手的擺布;第二,我們必須加強自身的適應能力,以及和其它民主國家之間的合作。」

中共不可信 加拿大需檢討政策

對於中共政府製造疫情假消息的行為,該文作者這樣寫道:「他們拒絕為自己在病毒全球傳播中所起的作用承擔責任,不受國內問責制的束縛,並沉迷於鎮壓和終身統治。他們製造、傳播虛假和錯誤信息的行為,可以稱為『信息流行病』。現在,中共在利用他們造成的全球混亂牟利。」

據媒體報導的武漢市政府公開信息,首例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在2019年12月初就發現了。12月25日,武漢有4家醫院的醫務人員因感染病毒性肺炎被隔離。12月30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李文亮醫生通過微信,透露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相似病例。很快,這條信息就被中共刪除。

1月1日,為阻止疫情信息傳播,中共武漢市公安局傳喚了8名在微信爆料的人。中共官媒對那次傳喚進行了廣泛報導,從此,知情的醫務人員被中共集體噤聲。

據中共喉舌《求是》雜誌披露,中共黨魁至少在今年1月7日就知悉疫情爆發。但是,直到1月20日,中共的御用專家們不斷聲稱該病毒「不會人傳人」,「可控可治」,等等。

但是,在1月23日,中共當局突然把人口超過1,000萬的武漢市封了。

中共病毒傳出國門後,全球都見證了該病毒的傳染性及致命性。加東時間4月8日結束前,全球感染人數接近150萬,死亡人數接近8.7萬。

麥克唐納德-勞瑞爾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們在他們的文章中寫道,加拿大需要對中國國有經濟帶來的複雜風險進行全面審查,並對那些重要的經濟供應鏈安排做出調整。包括《加拿大投資法》在內,加拿大已有多種工具保護本國市場經濟免受外來的損害。「在我們的藥品和醫療用品的安全方面,也需要採取同樣的措施」。

該文說:「只要加拿大人的關鍵需求品依賴獨裁者,我們仍會受害於這種政權的無能,或被它惡意擺布。」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