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海研3號」首航 攜5新利器探深海寶藏

科技部交由中山大學管理營運的海洋研究船「新海研3號」從高雄旗津出發,展開科學首航。(中山大學提供)
人氣: 110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科技部交由中山大學管理營運的海洋研究船「新海研3號」,4月29日從高雄旗津出發,展開科學首航!「新海3」搭載跨時代5大新型儀器,前往距離高雄約150海浬的南海北部海域進行「海洋碳循環及環境變遷對海洋生物的影響調查及採樣」,協助挖掘更多潛藏深海的研究寶藏。

擔任領隊的洪慶章教授表示,「新海研3號」5大新型儀器為有動態定位系統(Dynamic bPositioning,簡稱DP)、超短基線水下定位系統(Ultra ShortBaseline,簡稱USBL),多音束聲納測深系統、聲納同步運作器(k-sync)和海底地質剖面儀;此行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研究並證實颱風對南海寡營養海域的海洋食物鏈所扮演的角色。

他指出,颱風經過的海域,水深約在1千公尺至數千公尺間,這片海域的海洋浮游生物在夏天會因為暖化造成海水分層作用,營養鹽不容易被傳送到表層而熬熬待哺;以往研究皆透過衛星看表面藻類濃度多寡,水下海洋生物活動幾乎看不到。船上動態定位系統是一套很先進設備,可讓船隻靜止於海面上,保持穩定,不因船身晃動而影響採樣準確度。

洪慶章強調,過去颱風研究受限於研究船設備與功能,都在水深2百公尺內的大陸邊緣海域上進行調研,現在有了「新海3」,可以前往更深的海域探勘。

海科院院長李賢華表示,「新海3」總噸位800噸,設備與功能較以往皆大幅提升;未來將善用它的性能,進行風電、洋流、黑潮發電及甲烷冰探勘、海洋碳循環等海洋能源研究,以及全球暖化及環境變遷對海洋生態與漁業資源造成衝擊等海洋相關研究,持續強化海洋研究能量。◇

責任編輯:英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