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關於私有財產的小常識

人氣 507

【大紀元2020年09月08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Roger Kimball撰文/孟曉聞編譯)現在是新聞無聊季(Silly Season,註:常指夏季時無重大新聞,報紙充斥無聊或「愚蠢」的消息)的結束,所以我想我們不應該對評論界的愚蠢行為感到驚訝。

我知道爭奪最愚蠢作品稱號的競爭很激烈,但我傾向於提名這部作品:「為掠奪辯護:不文明行為的暴亂史(In Defense of Looting: A Riotous History of Uncivil Action)」,這是我近期記憶中最令人厭惡的左翼胡話之一。

我覺得它的出版也是近期記憶中最憤世嫉俗的舉動之一。

一年多來,這本書一直以不同形式流傳在破落知識分子的牢騷陰影中。但是,哈切特(Hachette)出版公司的某些商界天才,認識到反社會的政治荒誕正成為一種新時尚,他們決定把這本書從塵封中拾起,現在重新把它推了出來。

事實上,作者威基·奧斯特韋爾(「Vicky」 Osterweil)本名為「威利」(Willie,女性名,作者是變性人),這給這本書帶來了額外的政治正確的刺激。

我昨天寫了篇顯得荒謬的對新馬克思主義小年輕們的勸誡練習。坦率地說,在這樣做之前我猶豫了一下,因為即使重複奧斯特韋爾先生/小姐的論點(更準確地說,他/她的論點),也是在賦予它們不應有的合法性。

簡而言之,他/她主張暴力搶劫——「動亂或暴動時大規模侵占財產,大規模商店行竊」——作為一種革命解放的形式。這個宣言就像讓人無以言對的道德雷鳴,讓人幾乎無法坦然回應。

要反對這個論點,就是把它看得過於嚴肅,而它不配。像尼采所說,人們不會去駁斥一種疾病。

但奧斯特韋爾提出的一個論斷,我認為是值得重複告誡的:「財產權是天生的、結構性的白人至上主義。」因此,他(她)們說:「支持白人至上主義就涉及到承認財產和商品形式。」

這其實就是披著三K黨外衣的馬克思主義老調重彈。這年頭,你只要宣稱某件事,或隨便一件事是「白人至上」的證據,都不會錯,比如從兒歌「雪人弗羅斯蒂」(Frosty the Snowman.)開始。

這麼宣稱有兩層好處。首先,它可以有效壓制辯論;大多數人不會冒著讓白人至上主義的刷子抹黑(如果我可以使用這個詞)的風險。第二,它賦予發言者一種令人滿意的,雖然具有威脅性,但自帶而來的道德光環。

對平等的慾望

幾個世紀以來,傾向於非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家都明白,對平等的慾望是攻擊私有財產的動力,是自由的敵人。

這種慾望支撐了共產主義暴政的悲劇。政治正確性的興起將這種慾望在多個社會問題上換成了各種新名詞:不是無產階級,而是環境;不是掙扎的人民,而是「生育自由」、同性戀權利、第三世界、多樣性培訓,以及結束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

《為掠奪辯護》一書是這種類型的一個標本案例。起初,用馬克思的名言來看,它就像歷史重演的鬧劇。但當我們考慮到波特蘭、芝加哥、聖路易斯、華盛頓特區和許多其它城市的街頭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些城市是安提法(Antifa)組織、「黑人的命也是命」(BLM)組織,和類似的與「法律和秩序」為敵者的活動場所,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不為悲劇的重演做任何準備,那就是一個草率的人。

馬克思主義者總是反對說,他們是為仁義所驅動的。他們想幫助窮人、環境、受壓迫者。他們想消滅世界上的種族主義和其它壓迫。

這種抽象的仁愛態度在現代民主社會中幾乎無處不在。雖然它的出現時間較短,但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了政治機體的組織中。

早在1794年,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總統就尖銳地指出:「我不能動用憲法中那條賦予國會將選民的錢用於慈善事業的條款。」

可我們已經走了多遠!現代福利國家走得已經遠遠超前於麥迪遜。這代表著抽象仁愛的勝利。產生的主要效果是把對國家的依賴制度化,同時也使得負責管理政府慷慨福利的官僚機構穩步增長。這兩點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福利國家是如此難以取消。

有沒有其它選擇呢?是的,它是——或至少曾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選項: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的理念和他首次發表於1798年著名的《人口論》(Essay on Population)。

其中關鍵段落是,「我們要感恩所有人類天才的崇高努力,感謝將文明從野蠻國家區別出來的一切」,感謝「財產和婚姻法,以及表面看起來狹隘的自利原則,此原則促使每個人努力改善自身狀況」(我強調的重點)。

正如馬爾薩斯所言:「以仁愛代替自愛,作為社會的主宰和動力原則,乍看之下,似乎是一種極度虔誠的願望。……但可惜!那個時刻永遠不可能到來。」

恰恰相反,對仁愛的推崇是給痛苦開出的藥方,因為在壓制個人利益的同時,人們也壓制了人類賴以取得任何道德和智力上勝利的力量。

私有財產的確是普遍仁義的障礙;但普遍仁義不過是一個幻影。廢除私有財產,其結果不是消滅,而是增強自私自利。「如果沒有財產管理體制,每個人都不得不力守自己的小店。自私自利將大行其道。爭論的主題將不斷持續下去。」

這不過是常識。但是,正如時髦的奧斯特韋爾無節制的狂言提醒我們,常識是一種最少見的美德。

原文A Little Common Sense About Private Proper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羅傑‧金博爾(Roger Kimball )是《新標準》(The New Criterion)雜誌的編輯和出版人,也是邂逅書局(Encounter Books)的出版人。他最近的著作是《永久的命運:失憶時代的文化與無政府狀態》(The Fortunes of Permanence: Culture and Anarchy in an Age of Amnesia)。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百年前已證明社會主義必失敗
【名家專欄】人們真的不相信資本主義嗎?
【名家專欄】從三次革命看十一月的抉擇
【名家專欄】不公正的法律根本不是法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