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僑海外「在地化」教學臺灣娶嫁習俗

人氣 125

【大紀元2021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橙僑中心2021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6月5日的第三堂「在地化」課,由許惠紅和曹笑蓮老師呈現難得見到的臺灣娶嫁習俗、喜餅及夜市小吃。

橙僑中心2021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第三堂「在地化」課由許惠紅、曹笑蓮老師呈現難得見到的臺灣娶嫁習俗、囍籃、喜餅及夜市小吃。(許惠紅老師)

每堂課都親力親為的橙僑中心主任蔣翼鵬表示,臺灣文化在地化包羅萬象,如檳榔西施、原住民、電音三太子、陣頭;臺灣本土化氣息濃厚的臺客,如歌手伍佰、陳昇等;奔馳在道路上的機車,以及地方特色的夜市。許惠紅、曹笑蓮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臺灣娶嫁的傳統禮俗,有「提親、合八字、小定、大定完聘、定日子、迎親」等等,終身大事,馬虎不得。

面對臺灣的疫情,許惠紅老師首先選曲《臺灣的心跳聲》為臺灣祈福,介紹臺灣的文化,傳達臺灣的信息。

橙僑中心2021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第三堂「在地化」課由許惠紅、曹笑蓮老師呈現難得見到的臺灣娶嫁習俗、囍籃、喜餅及夜市小吃。兩位老師和FASCA學生。(許惠紅老師)

許惠紅說明,如「說文」所云「歸,女嫁也」,古代女子出嫁又稱「歸」,現代人也常祝賀新婚女子從此有了歸宿;而嫁這個字是一個女和一個家組成,表示女方婚後才真正有了家。根據臺灣習俗,在新娘出嫁前必須和娘家吃「姊妹桌」,謂之「餞別」,同時,還有含意的「擲扇」、「接嫁」、「進洞房」、「歸寧」等等習俗,祝福新人永浴愛河,長長久久。

她說,目前臺灣還有一些有趣的傳統婚嫁習俗,其背後的意涵是很值得探討的。如美麗的新娘,雙方長輩對你的婚禮都有一定的期待,尊重長輩,承襲傳統都是好事。在海外要如此行之實屬不容易,但這些習俗的內容是很重要的。

橙僑中心2021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第三堂「在地化」課由許惠紅、曹笑蓮老師呈現難得見到的臺灣娶嫁習俗、囍籃、喜餅及夜市小吃。(許惠紅老師)
6月5日,許惠紅老師在課堂上教做喜餅。(許惠紅老師)

她提及前一陣子兒子結婚,她特別為兒子和媳婦準備了分享喜悅的喜餅、「 長長久久」的囍酒、帶路雞、紅棗桂圓、「 早生貴子」、金鏟子「產子」、代表白頭偕老和家庭興旺的「竹火籠」,並要求他們向父母奉茶來傳承臺灣婚禮的禮數與祝福。

當天課堂上,曹笑蓮老師還教授以紅包袋做成的囍籃,許惠紅老師現場教喜餅、水晶餃的做法。水晶餃的材料:有生粉、太白粉、再來米粉、絞肉一磅,自行調味。另外可加蝦仁、油蔥等等,沸水半杯、一鍋滾水備用;喜餅材料:有蘇打餅乾、棉花糖、無言奶油(或沙拉油)、Magie模具或圓形盤碗等。

許老師說,下週六為今年度最後一堂課,期望在線老師儘量利用所學去發揮,以在地材料發揮創意,再創造具有文化意義的課程傳遞給孩子們,使種子發芽茁壯,也歡迎分享所創作品。◇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新聞
為什麼聘禮又稱「花紅」?
南市原住民日  傳統競技比高下
越南在排華  屏東辦越南婚禮展
金剛猩猩赴荷蘭 台灣準備六禮歡送祝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