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A會談美台攜手 貿易北約恐成中共下個噩夢

人氣 1064

【大紀元2021年07月16日訊】美台於6月底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並達成十大共識。分析人士說,TIFA會談釋出了美台攜手、推動部分供應鏈與中共脫鉤的訊號。因此,中共若持續脅迫台灣,恐將催化包含台灣在內的民主國家結盟,甚至未來形成類似「貿易北約」的共同體,在經濟上圍堵中共,屆時將會是中共的下一個惡夢。

據美國之音報導,蘭德智庫(RAND Corporation)亞太政策中心主任多薩尼(Rafiq Dossani)在受訪時表示,美國對台軍售並沒有激起中共對台的具體制裁,進一步解讀美台TIFA會談,應也不會激起中共對台灣祭出強硬措施。但如果中共想表達不滿,有可能會退出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這將同時損害美中雙方利益,所以中共應不會大動作反應。

時值美中重返談判的敏感時刻,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也是通過TIFA會談,一方面開啟美台經貿關係的正常化,另一方面也打台灣牌,增加其談判籌碼,迫使中共讓步。

美台經貿關係正常化

多薩尼預期,美台TIFA會談帶來後續的政經影響可能超乎預期,因為,美台關係越來越像正常國家間的交流,即使美國堅持「一中原則」,但看來也不會再顧忌中共,而自我限縮與台灣的交流。

多薩尼說,以中共的立場來看,引發北京干預的紅線更多是在外交和國防領域,而不是在貿易領域。換言之,美台關係在紅線以下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減少兩個實體之間的雙邊投資障礙,並不影響美台進一步發展實質關係。

蘭德智庫另一位國際防務的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R. Heath)也認同,TIFA會談後,美台經貿關係出現了正常化的好兆頭,這代表在拜登政府主導的印太布局下,台灣的戰略重要性提高。在此前提下,中共動輒得咎,任何對台冒進的舉措既可能得罪美國,也可能引發台灣內部更大的反感。

何天睦說,中共可以繼續通過網絡騷擾、軍事恐嚇等慣用的伎倆向台灣施壓。然而,這對在台灣贏得好感無濟於事,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島上的人們更加憎恨中共。

事實上,不僅美台關係升溫,台日關係也隨著日本三度捐贈台灣數百萬劑AZ疫苗而更趨緊密。日本副相麻生太郎近日甚至公開表態:如果中共武力犯台,日本可能聯合美國共同協防台灣。

何天睦認為,拜登政府傳達出的訊息很明確,那就是儘管受限於「一中原則」,美方將繼續與民主國家包括台灣建立友好的聯盟關係,也就是,「結盟打群架」,這是中共必須面對的國際新常態。

TIFA促產業鏈與中共脫鉤?

另外,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美台TIFA復談也釋出了美台聯手、加速產業供應鏈移出中國的效應。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於TIFA會後透過新聞稿指出:「此時重啟TIFA貿易對話,有助於台灣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爭取更關鍵的地位。」她期待,台美深化雙邊合作、累積善意和互信後,能成為未來洽簽雙邊貿易協議(BTA)的動能。

對此,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認為,受到美中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重組已是趨勢,特別是不少產業鏈開始移出中國,他認為,這已經為民主國家籌組「經濟北約」奠下基礎。

謝田早於2018年就支持各國籌組類似「經濟北約」的聯盟,以抵制中共對外不公平競爭、竊取知識產權或以經濟脅迫換取政治利益等「經濟霸權」的不合理行徑。他說,美國若帶領歐盟和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民主國家順利組成此一聯盟,「經濟北約」將是中共的下一個噩夢。

謝田表示:「如果能夠進一步推動(經濟北約)的話,那這就是可以藉用產業鏈轉移、移出中國、移除中共這個趨勢,而在中國周圍地區的國家能形成新的產業鏈的分布……中共跟各國都是敵對的,把(中共)這個魔鬼排除在外,其它國家形成新的產業鏈,就是一種經濟上的聯盟。」

他說,由於經濟結盟不涉及主權,台灣的參與不會受限。只不過,台灣經濟現在過度依賴中共,有超過四成的出口銷往中國市場,因此,若加入此一聯盟,可能引發中共報復,帶來負面的經濟衝擊。謝田因此建議台灣盡快降低對中共的依賴,並分散外銷市場或做到出口多元化,以強化經濟競爭力。

不過,謝田強調,中共的經濟脅迫往往違反經濟和市場原則,力道和效應都無法持久,這也是為什麼中共近來杯葛澳洲紅酒、鐵礦甚至龍蝦進口都成效不彰的原因。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副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則援引中國6月初通過的《反外國制裁法》指出,中共一旦祭出制裁,在中國大陸經商的台商恐首當其衝淪為「政治犧牲品」。

史宗瀚表示,台灣投資者在中國大陸仍保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從經貿面來看中共很容易給這些台商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壓力。」

英美智庫發起「貿易北約」倡議

在TIFA會談前夕,華盛頓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和英國保守派議員成立的中國研究小組(China Research Group)也提出了「貿易北約」(NATO for trade)的倡議,和謝田教授所呼籲的「經濟北約」構想雷同。

兩大英美智庫呼籲,民主國家應成立「民主國家聯盟條約組織」(Democracies’ Alliance Treaty Organization,或稱DATO)以對抗中共,如同「貿易北約」之共同體。

這兩家智庫指出,隨著經濟實力的壯大,中共慣用經濟脅迫的手段來達到政治目標,例如,威脅西方民主國家不准在人權等問題上挑戰中共。英美的智庫呼籲,面對中共這種霸凌行徑,民主國家應通過DATO的籌組來反制。也就是,任何一個組織成員國若受到中國的經濟脅迫時,其它成員國將無條件對中共採取集體報復措施,如同北約組織(NATO)任何一個成員國在受到軍事威脅時,將會共同出兵抵抗一樣。此一倡議也歡迎台灣加入。

貿易北約的倡議尚未獲得官方支持,因此,蘭德智庫的多薩尼認為,此倡議的本質仍屬於美國對中談判的籌碼,最終目的在迫使中共做出貿易讓步。

而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劉德海則認為,WTO體制失效、爭端解決機制形同癱瘓、不具實質約束力是發起「貿易北約」背​​後的原因。劉德海說:「在世界各國政府干預市場、經貿結構關係轉變的情況之下,西方的部分政策制定者渴望提出一個對中貿易的解決之道。」

但中共官媒對「貿易北約」的反彈相當激烈,稱其為「充滿威脅和報復性的組織」,以對付中國(共)、搞脫鉤。

劉德海指出,目前各國的主要經貿夥伴都是中共,因此,類似的脫鉤或抗中陣線非一觸可及。即使歐中投資協定遭凍結,但德、法這兩個主導歐盟的國家近日與中共召開峰會,反映出部分歐洲國家仍不願讓人權爭議影響到其在中國市場的經貿利益,或妨礙到歐盟與美國的競爭態勢。

劉德海說:「德國在重要的汽車工業失去了霸主地位,原先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輸出國,卻在去年於中國市場被日本Toyota(豐田)超越,日系汽車銷售量均走上坡,唯有德系汽車是往下走的。換言之,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了保住她執政的資產、歷史定位,正走在譴責中國(共)壓迫人權與擴大對中貿易的鋼索之間。」

不過,他也說,歐盟追求「戰略自主」,且在歐美共同維護政經利益的前提下,對中共仍具有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鍾元#

相關新聞
美駐聯大使訪台 蔡英文:台美關係重要里程碑
克拉夫特取消訪台 學者:台美關係影響不大
台美關係急速升溫 學者:顯示北京誤判情勢
蕭美琴出席美總統就職  蘇貞昌:台美關係進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