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你希望孩子接受什麼樣的價值觀?

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你希望孩子接受的價值觀?
(圖/大樹林出版提供)

價值觀是每個人隱藏的信仰和理想,這會驅動和引導我們的行為,「在檯面下」影響你所在意的言行。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標準,可能來自你自己、家庭或文化。花時間思考一下,你想在孩子身上培養什麼價值呢?下面有一些例子:

 真實、誠實、公平和正義

 為自己負責、主動性

 努力、忍受痛苦、耐力和紀律

 正直

 善良、大方

 包容、同情別人、利他、寬容

 成就

 權力、地位

 掌控、個人報復、自我利益

 謙遜

 真摯、真實、透明

 從眾、自我約束、虛心

 尊重傳統、文化和宗教

 有關懷心和愛心

你覺得哪些價值最重要呢?子女會從你每天的言行潛移默化,也會去觀察你在強調和褒揚什麼行為,觀察你怎麼解釋你期待的行為和規矩。現在回頭想一想,你平常怎麼跟孩子展現這些價值呢?這些價值如何引導你的決策呢?你真的有做到你期待的價值嗎?比方,你希望孩子說好話,卻老是對另一半厲聲斥責,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搞不好會開始藐視你強調的價值。

同樣地,你的決策也會潛移默化孩子內化的價值標準。 假設孩子抱怨放學還要做家事,如果你為了安撫他,就直接幫他做完,他可能不懂得尊重無私、努力和忍受痛苦等價值,但如果你在他疲累的時候,絲毫沒有同理心,堅決要他做家事,他也學不會善良、同情和包容等價值。因此,唯有你展現同理心,看見他的疲憊,坐下來關懷他,傾聽他抱怨,並且用溫柔的語氣,要求他至少完成部分家事,他就會知道什麼是善良、忍受痛苦和利他。

如果希望孩子內化某些價值,與其批評他們沒做到,還不如強調他們或別人有做到的時候。回頭想一想,你會跟小朋友提起身邊的人或名人的好榜樣嗎?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乎善良的價值,你會不會公開談論別人做善事呢?無論是我們說的話,或是我們不說的話,都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包括他們習以為常、欣賞、崇拜和珍惜的事物。

─ ─摘自:《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教養從心連心開始…》大樹林出版社提供@

視訊提供: 大樹林出版社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