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提不動產定價重估 專家解讀

【大紀元2022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易如採訪報導)上海官媒《第一財經》日前發表社論,聲稱根據中共二十大報告,對未來房地產,投資者需要做好不動產定價重估的準備。有專家表示,如果這代表著未來政策的信號,有可能是經濟版的文化大革命。

10月24日,中共二十大結束後的第二天,《第一財經》發表名為「積極做好風險資產價值重估的準備」的社論,列舉最新數據稱,包括大連等十多個大中城市的首套房貸利率跌破4%。

社論提到,9月,中共央行、銀保監會發布住房信貸政策,對今年6〜8月新建商品住房售價連續下降的城市,可自主決定在2022年底前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放住房貸款利率下限。

社論稱,在如此低的融資成本下,像其它風險資產一樣,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之下,房地產正面臨著一場顯而易見的風險定價重估。

以計劃經濟來管理硬著陸後的經濟?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10月30日對大紀元表示,《第一財經》作為財經的專業刊物,在中共二十大後有可能走回計劃經濟老路的大背景下,它要提醒分析師和投資者,房市泡沫的破滅、價格的大幅度下降不可避免。「中國房地產泡沫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是個早晚要破滅、硬著陸和軟著陸的問題,現在看來也很難軟著陸了。」

謝田分析,中共現在正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全方位控制。為了解決經濟泡沫、房地產泡沫及如何著陸的問題,懂權術,懂撈錢、搶錢的中共當局有可能會讓不同政治派系背後支撐的一些企業、金融機構等垮掉一批,犧牲這部分人的利益,讓這個泡沫破滅。再通過「共同富裕」把有錢人割一批,用這個錢來支撐它這個要垮掉的經濟。

「這也可能是它的經濟政策的一部分。」謝田說,二十大之前,中共基本上是在維持房市以維護這些大的地產開發商和銀行,而事實上,當局可能已經托不住房價了,因為現在整個經濟下滑,整個GDP下滑,人們收入減少,也不願意買房,也不敢買房子,當然現行的房價也就會徹底崩潰。

謝田表示,如果當局現在不想維持了,它要一批企業或銀行破產,那麼現行的價格可能就要腰斬,甚至可能只有原來的一成、兩三成,那麼它就要重新估價。「這實際上給他們做一個心理準備,這個媒體應該是已經看到或感覺到即將發生的事情。」

接下來,「基本上就是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很可能會出現這個國家掌控統購統銷,讓供銷社起到一個更大的作用。」謝田說。

經濟版的文化大革命?

由於《第一財經》有上海廣播電視台等背景,外界猜測,這篇社論的背後是否有剛剛卸任上海市委書記、有望接任總理的李強的影子,是否李強當總理以後,準備徹底放棄房地產,不再托底房價。

專欄作家王赫10月30日對大紀元表示,《第一財經》這篇社論其實涉及了一個非常大的全局性問題。但是《第一財經》畢竟只是地方性財經媒體。這篇文章只是一家之言,還是代表著未來政策的信號,現在還無法判斷。

王赫分析,如果這代表一個政策信號,可能有兩個考量。第一,從二十大的報告和人事安排來看,中國會有個大變局。中共在經濟政策上或有一個基本性的、全局性的政策改變。

「中國的房地產已經綁架了中國的經濟增長,綁架了居民財富,綁架了地方財政,綁架了銀行。那麼中共想通過一些激烈的手段,把這個綁架拆解掉,建立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常態,這是一個方面的考慮。」

王赫說,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真的搞了價值重估,就可能是個經濟版的文化大革命。「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太大了,大到可以把整個中國經濟都吞噬了。而中國經濟想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解決這個泡沫問題,價值重估就是來解決這個泡沫問題做的一個政策嘗試,一個政策努力。」

另一方面,二十大報告裡面一個核心,「習近平新時代」的一個標誌是「共同富裕」。從過去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現在的「共同富裕」,習近平他要收拾人心,他要打造他的政績和歷史地位,「共同富裕」是抓手。「房地產是中國貧富差距的重大推手,他從這個上面著手,通過租售並舉、二次房改,讓房地產資產價值重塑來推進他的『共同富裕』。」他說。

不過,王赫也表示,這個政策推行下來,副作用是相當大的,全局性的影響是很難掌控的,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整個中國經濟將處於一個爆炸性的局面,弄不好整個局面都被炸掉了。

「習近平如果想長期執政,從他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來看,年均經濟GDP增長率要在4.5%到5%之間,那麼他要維持這個經濟增長,他不可能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冒險。」

王赫表示,不能推行這個經濟政策還有其它的原因。其一,真的房產價值重塑,讓房產資產暴跌,首先打擊的就是中共這幫官員,這幫既得利益者階層,「他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多套房子。他們手上的房子急劇貶值,那不是要了他們的命嘛,所以這不光是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它背後爆炸性的當量是相當於一個核彈。」

「所以,中共目前的政策是所謂的三穩,即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寧可有價無市,也不能讓價格崩盤」。王赫說,各地方官員也竭力穩房價,生怕所在地的房市率先爆雷,地方財政、經濟崩潰,成為房市危機擊鼓傳花中的替罪羊。

其二,房產價值重估,房產價格一崩,老百姓的財富就大幅度縮水,「中國老百姓的負債,中國那個38萬億的房貸怎麼還?對銀行來說,那麼多中國的抵押資產貸款都是用房地產,銀行怎麼辦?所以這個事情非常的危險」。

其三,現在搞資產重估,在政策上跟保交樓政策是打架了。「保交樓就是保民生、保穩定,但是它資產價值重估的時候,那個保交樓怎麼辦呢?所以,從經濟政策研究角度來看,這個事情很棘手,根本不可能輕易做。」

「除非他做出一個政治決定向毛澤東當時要搞文化大革命一樣,搞個經濟版的文化大革命,只要這個資產重估一搞出來,就是經濟版的文化大革命。」王赫說。

資產定價重估與官方基準價

這篇社論在文末還強調了中共二十大報告中的「房住不炒和租購並舉」,以此強調,投資者需做好不動產定價重估的積極準備,各地應把握刺激房市的分寸。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10月30日對大紀元表示,《第一財經》這篇社論其實在提醒投資者,在做融資融券、房地產抵押貸款等時,不能按照過去官方公布的基準房價、基準地價來參考。要做不動產的定價重新評估的準備,「投資者接受房產抵押來炒股的、投資公司做債券的,你要重新評估其地產價格」。

黃大衛分析,以上海為例,近兩年來,上海房價下跌非常明顯,而官方現在沒有非常準確的一個公布,經常會用舊數據覆蓋新數據,而保守估計大概下跌了20%〜25%左右。「如果首付交了20%〜40%,房價跌下20%、25%,基本上首付就沒有了,銀行貸款就相當於是沒有什麼抵押貸款了。」

黃大衛說,中國房地產評估跟房地產計稅裡邊有個重要的東西叫做基準房價、基準地價,這是由政府公布的,「你去銀行貸款也好,課稅徵稅也好,都會按照政府定期公布的所謂基準房價、基準地價。當然政府不會去公布一個跌得很厲害的基準房價、地價。」

「要是市場價格快速下跌,現在賣不出去了,市場價已經是不可控制了,那按照政府的所謂基準價,比如今年上海封城以來到現在,整個樓價快速下行,你買了一手房你賣不出去,二手房又不活躍,炒股的馬上變成股東了,炒房的變房東了,因為它沒有流動性。」

黃大衛說,作為投資者個體,或企業,或私營企業或者民營企業,對於未來的一些不動產,要重新定價。「重新尋找一個價值的計算方式,不能夠盲目相信政府所謂基準房價、地價,也不能盲目相信所謂銀行系統的定價。」

黃大衛表示,官方未來會保住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這些大型的核心城市的房價並維持一定的區間。但其它地區的房價可能會有價無市。◇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成都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市場不看好
中國國航首季虧16億 華夏航空去年虧近10億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陷入困境 裁員潮頻現
調查:中國人熱衷出國遊 去更遠的地方冒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