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活工藝誌》新主張:for All 為所有人存在

台灣工藝中心31日在竹北新瓦屋的「或者書店」舉辦《生活工藝誌》期刊第二期新書發表會,左起:鴻梅文創志業董事長暨或者書店執行長陳添順、藝術家出版社社長何政廣、台灣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及本期封面人物、八方新氣創辦人王俠軍。(賴月貴/大紀元)
人氣: 16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2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生活工藝誌》自去年底創刊發行,頗獲好評,今年繼續推出第二期,台灣工藝中心31日在竹北新瓦屋的「或者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並以「Craft for All,
Craft for Life」為題,邀請專家學者座談,一起聊聊工藝、美學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各自在生活中的體悟。

台灣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生活工藝誌》新主張:工藝來源於生活、為所有人存在。它根植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有別於專業的學術著作,這是一本從建築、飲食、藝術、設計、時尚等多元面向,透過輕鬆小品式的書寫,分享美好生活的風格指南,邀請讀者一起閱讀工藝的故事、手作的溫暖,也期盼能從工藝中找到生活的態度。

鴻梅文創志業董事長陳添順帶了許多自己隨身使用的工藝品,說明工藝來源於生活,「用」就是「美」的概念,及提升文化消費的重要性。(賴月貴/大紀元)

31日一場小而美的跨領域交流,迸出美麗的藝術火花,台灣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藝術家出版社社長何政廣、鴻梅文創志業董事長陳添順、《生活工藝誌》本期封面人物.八方新氣創辦人王俠軍、漆器工藝家彭坤炎、陶藝家葉佐燁、邱煥堂、陳威恩,以及陽明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等人都參與盛會。

張仁吉說,過去台灣工藝的發展在人們心目中都只是「工藝品」的概念,以銷售工藝品作為經濟發展方向,把重點放在材質、技法和銷售等方面,事實上,工藝不只是物件而是一種精神,在做工藝的過程中要具有認真、按部就班和勞動愉悅等精神,乃至於「擇一事、執一生」,四、五十年來只專注做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就是發揮到極致的職人精神,如果社會上的各行業都能有這樣的精神與態度就一定會成功。

專家學者座談,一起聊聊工藝、美學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各自在生活中的體悟。(賴月貴/大紀元)

藝術總監王俠軍表示,工藝一向是為生活服務,藉物件提供與時俱進的生活提案和品味,對材料、技藝一方面要傳承,一方更要創新,為生活開拓視野,為行業建構新的可能性。《生活工藝誌》多面向的報導匠心是如何以個人的專業凝視生活,最終以最大公約數的共性反饋生活,而留下在各民族和社會中,文化、生活、智慧、記憶的載體與個人堅忍的態度。

王俠軍也以豐富的人生經驗,分享他在美國和日本藝術交流的所見所聞,舉生活中的例子娓娓道來,豐富精采,他說看到美國的工藝家,其創作雖來源於個人,做出來的產品卻適用於每個人,一張張的椅子不論巨胖身材的人或瘦子都可以坐,讓人感受的是那份用心的無形價值。

王俠軍也提到現在流行的「儀式感」,工藝創作要做到很精緻,並且要有「小題大作」的精神,把每一個細節都照顧到,這是他最佩服日本人的地方,不過他也看到不同民族的差異,他說中、日展現的茶藝文化不同,日本人可以稍微輕鬆一點,而中國的藝術家能夠嚴謹一點,這樣就更好,這也是他在創作時一直在思考如何取得平衡點的問題。

藝術家出版社社長何政廣談到,工藝為民眾的生活提供健康的用具,擁有美好品味的生活。早在1920年代德國包浩斯就提出工藝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為目標,打破工藝和藝術家之間獨善的障壁和行業職別上的觀念,創造一個互助的力量。工藝美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水或陽光那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生活工藝誌》是一個工藝美術與生活溝通交流的平臺;同時亦為推動工藝美學提升與普及生活化的媒體。

一場小而美的跨領域交流,迸出美麗的藝術火花,與會貴賓開心合影。(賴月貴/大紀元)

鴻梅文創董事長陳添順表示,鴻梅文創在2019年進駐新竹市中心,開設第三個人文美學據點「或者工藝櫥窗」,秉持以「工藝為體、設計為用」的基本精神,透過多樣化的工藝文化實踐、導入新興設計能量、年輕世代工藝家的創作來活化傳統工藝,也致力推動「工藝生活化」,透過日常生活使用,傳遞工藝職人器用精神,重新定義工藝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

五、六十年來,藝術界一直存在著「設計師、藝術家、工藝家」誰最重要?這樣的論戰,陳添順認為工藝來源於生活,「用」就是「美」,工藝不應只是存在於櫥窗供人觀賞,而是為所有人存在,如何提升文化消費的觀念,將工藝作品用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就是對工藝創作者最好的支持,在新竹市高所得、高消費族群中,這種觀念的推廣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