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發布第一季度增長數據 分析:掩蓋一問題

人氣 3635

【大紀元2022年0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中共週一(4月18日)公布,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8%,超過預期,環比增長1.3%。多家媒體直呼增長數據出人意料。有美媒說,這些數據掩蓋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一公布,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比去年同期增長4.8%,快於2021年第四季度4%的擴張速度,超過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的4.6%,更是超過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的4.2%。

《紐約時報》說,中國第一季度增長數據「掩蓋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報導說,該季度的大部分增長是在1月和2月錄得。而3月份,隨著南方科技中心深圳、中國最大城市上海以及其它重要工業中心因疫情防控相繼停擺,中國經濟活動放緩。封鎖使得裝配線暫停,工人停工,卡車司機被困,港口阻塞。數以億計的消費者被限制在家中。

《華爾街日報》和路透社等媒體也都注意到了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中所隱藏的信息,並認為今年前兩個月出人意料的增長數據改善了整體數值。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3月份零售額同比下降3.5%。零售額是衡量消費者是否消費的關鍵指標。

由於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勞動力減少,供應鏈混亂,3月份工廠產出情況疲弱。3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低於1~2月份7.5%的同比增幅。

第二季度經濟前景堪憂 封鎖的進一步影響迫在眉睫

《華日》說,3月份的防疫封控措施目前大部分仍在實施,令人對第二季度經濟前景產生疑慮。

《紐時》說,隨著更多地區受到限制,3月份開始的放緩預計將在4月加劇。這對中共領導人來說是個壞消息,他們已經為今年設定了「5.5%左右」的增長目標。

獨立經濟研究公司龍洲經訊稱,截至4月11日,中國100個最大城市中有87個實施了某種形式的行動限制。

中國最大的兩個行業——汽車行業和科技行業的高管最近幾天開始警告說,如果上海不能很快重新開放,他們在全國範圍內的業務將受到嚴重影響。上海生產大量對許多供應鏈至關重要的高科技零部件。

「上海是國際車企樞紐所在地。中樞不行,整個體系就不行。」中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紐時》採訪時說。

路透社報導,分析師表示,4月份的數據可能會更糟,因為上海和其它商業中心的封鎖會持續下去,這促使一些人警告經濟衰退風險正在上升。

「封鎖的進一步影響迫在眉睫,不僅因為日常必需品的交付出現延遲,而且還因為它們增加了已經影響勞動力市場的服務和工廠運營的不確定性。」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說。

路透社說,週一,中國股市下跌,可能是對3月份的數據和疲軟的前景做出反應——藍籌股滬深300指數下跌0.6%,而上證綜指下跌0.5%。

3月份失業率上升

數據顯示,中國31個主要城市的失業率從2月份的5.4%上升到3月份的6%——根據可追溯到2018年的官方數據,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衡量失業率的總體指標——城鎮調查失業率在3月份躍升至5.8%,是將近兩年來的最高水平,也創下自2020年初以來的最大單月升幅,當時中國正在應對武漢疫情。

「這表明大城市的失業問題已經比2020年COVID大流行開始時更加嚴重。」CNBC援引投資管理公司保銀的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的話說。

「COVID的爆發迫使上海和其它一些城市在3月下旬和4月初進入封鎖狀態。因此,經濟放緩可能在4月惡化。」

隨著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中國再次面臨創紀錄數量的畢業生就業的挑戰。今年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預計將比2021年增加167萬人,達到1076萬人。

《華日》說,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目前仍不清楚中國經濟增長驅動力會來自哪裡。企業面臨價格日益上漲、國內外需求不斷減弱的局面,這抑制了投資意願。房地產以往一直是一個可靠的增長引擎,但多年的繁榮過後,該行業陷入困境,充斥著壞帳。週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個月,商品房銷售額中的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26%。此外,中共政府的「動態清零」抗疫策略抑制了消費。

滙豐(HSBC)駐香港的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說:「如果阻止人們外出,那就無法阻止經濟增長放緩。」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章家敦:中共加倍推行極權政策有兩大原因
分析:四大因素令中國市場成投資潛在泥潭
進口牛肉衝擊市場 大陸牛肉價格大跳水
中國銀行業一季度利潤增速下滑 淨息差創新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