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最後的遺作 關注中共威脅和印太

人氣 791

【大紀元2022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祥編譯報導)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被暗殺前曾投稿給期刊《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他的這篇最後遺作於週一(9月26日)刊出。

作為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他聚焦自由和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並關注中共帶來的危險,他將中國大陸對台灣日益增長的威脅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相提並論。

「在我第一次執政期間,2007年,在對印度議會發表的題為『兩海交匯』的講話中,我沒有用『亞太』,我提出了一個新的地緣政治概念,將印度洋和太平洋設想為一處『自由海』。」

「考慮到中國正朝著成為軍事超級大國努力,我尋求與亞洲擁有共同基本價值觀的國家合作,同時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之間進行結盟。」

安倍提及,當時美國考慮到中國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中的作用,最初對日方的提議採取了謹慎的立場。印度有不結盟的傳統,也保持了旁觀。但在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的支持下,安倍成功實現了四國之間的高級別對話(也稱為四方會談,Quad)。

「在我的第二屆政府期間,2016年,我在內羅畢舉行的非洲發展問題東京國際會議(TICAD)上正式宣布了『自由和開放的印太』的構想。後來,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將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美國開始將其軍事和外交戰略與日本倡導的戰略保持一致。」

四方外長會議和首腦會談隨後在安倍和時任首相菅義偉政府期間進行。2022年5月24日,首相岸田文雄、美國總統喬·拜登、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內斯(Tony Albanese)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東京舉行峰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闡明了印太地區局勢的原則。

「我們將倡導遵守國際法,特別是體現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之中的法規,以及維護航行和飛越自由,以應對基於規則的海事秩序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在東海和南海。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尋求在本地區改變現狀並加劇緊張的脅迫、挑釁或單邊行動,例如使有爭議的地貌軍事化、使用海警船及海上民兵的危險方式,以及干擾其它國家的近海資源開採活動的行為。」聲明寫道。

安倍說,自2007年提出「兩海交匯」以來,他一直在點名中國帶來的威脅,這樣的努力已經取得了成果,甚至英國、法國和德國也向印太地區派遣了海軍艦艇。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概念已經成為全球安全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寫道。

安倍表示,台灣恰恰位於印太地區,其與中國之間緊張關係的上升也跟烏克蘭局勢有關。

「俄烏衝突與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關係有幾個共同點。首先,俄羅斯和中國是核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二,烏克蘭和台灣沒有軍事盟友。但烏克蘭和台灣之間有一個關鍵的區別。烏克蘭是國際公認的獨立國家,是聯合國的成員。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的入侵被全世界譴責為違反了國際法。

「另一方面,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很少有國家承認它是一個主權國家。如果中國向台灣進軍,其領導人聲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他們的行動是內部事務,旨在確保中國的領土完整。」

安倍表示,各國是否會像在烏克蘭那樣聯合起來援助台灣並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還有待觀察。

拜登在5月訪日期間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他的政府將參與軍事行動以保衛台灣。過去,美國一直堅持「戰略模糊」政策,故意不澄清其對保衛台灣的承諾程度。

「我認為,明確說明美國的承諾將作為一個強有力的信息,阻止中國以武力推進台灣。在這個意義上,我讚賞拜登的講話。」安倍說。

他還額外提醒說,在巨大經濟實力的支持下,北京正在擴大其在各個地區的影響力,同時建立軍事基地。

「雖然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已經形成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對抗威脅的框架,但重要的是加深我們與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的聯繫。」安倍寫道。

在這篇文章刊出時,他的「國葬」儀式在當地時間週二(27日)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日本武道館」舉行。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吳釗燮:紀念安倍最好方式是民主國家更團結
【更新】安倍國葬今舉行 逾四千賓客出席
智庫:阻中國電動車傾銷 歐盟​需徵50%關稅
朝鮮掩蓋餓死人數 拾荒者在田裡撿殘餘食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