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港府稱年內推進23條立法 評論批阻礙與國際復常

力阻黎智英聘請英國大律師 港府上半年完成修訂法例
2003年七一遊行,香港50萬市民反對23條立法。(Peter Parks / AFP)

【大紀元2023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理爾、林一山香港報導)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近日透露與黎智英案相關的《法律執業者條例》修訂工作,目標今年上半年完成,又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今年內有進展。有時事評論員批評23條立法一旦完成,必定會令歐盟、美國等外國政府有很強烈的反應,阻礙中共與國際社會關係復常,質疑李家超為習近平「添煩添亂」。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1月24日在商業電台節目上透露,正草擬《法律執業者條例》修訂建議,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修例。他表示目前修例仍在籌備和草擬階段,還未到成熟階段披露細節,但相信很快會有進展,到時將會再披露更多細節。他宣稱明白社會對修例有很多意見,尤其是法律界,但律政司會聆聽各界意見,包括律師會或大律師公會,吸納具建設性的建議。

關於《基本法》第23條立法,林定國預計這個立法工作年內會有實質進展,但由於「涉及複雜和重要問題」,很多細節仍在商議,暫時不宜談論太多。

23條即《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是一條規定香港應自行立法「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條文。表面用意是以法律禁止任何有損該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統一及國家安全的行為。1997年

香港主權移交後,中共一直向港府施壓立法,意圖打壓包括法輪功在內的合法團體。

2002年至2003年期間,該條文的立法過程在香港引起巨大反對,甚至引發50萬人參與七一大遊行反對立法,其後港府迫於壓力,取消了該條文的立法。該條文被認為泛政治化,多個詞彙含意都欠明確定義,對基本人權和自由沒有應有的保障,容易被政權用以打壓異己。

法庭批准黎智英聘英國大律師 港府請人大釋法力阻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國安法》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獲高等法院批准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但律政司一直反對,而終審法院去年11月28日拒批律政司上訴許可。

同日,特首李家超宣布請求人大釋法,解釋「根據《港區國安法》的立法原意和目的,沒有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或大律師,可否以任何形式參與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工作?」的問題。

去年12月30日,中共人大常委會解釋《港區國安法》第14及47條,確認《國安法》案件聘請外國律師的爭議由特首李家超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處理,又重申香港法院審理案件時遇要認定「有關行為是否涉國家安全」時,應取得特首發出的證明書,而該證明書對法院有約束力。

今年1月19日,李家超在立法會特首答問會上宣稱,政府會儘快就《法律執業者條例》提出修訂,處理沒有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參與處理國家安全案件的問題。

同日,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成功連任,他認為無論是控方抑或辯方,都不應該「一刀切」禁止海外律師參與《國安法》案件,因為並非每宗案件都涉及國家機密;為保持法律代表的靈活性,令控辯雙方在選擇律師時更有彈性,應該與非《國安法》的案件看齊,容許海外律師參與,觀感上更能夠令公眾接受。

李家超:最遲明年完成23條立法

今年1月17日,李家超在接受中共喉舌《商報》的專訪時透露,已要求保安局草擬《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第二稿,目前第二稿的重點內容包括針對「間諜活動、偽裝組織,以及新媒體、新科技」等。

至於具體的立法時間表,李家超表示香港奉行普通法,因此可參考普通法國家在國安方面的管理工作。他希望在今年、最遲在後年可以完成立法。至於會不會再有第三稿,則視乎第二稿擬訂後「有否充分防範風險的能力」。

徐少驊:阻礙與國際復常

時事評論員徐少驊1月19日在其YouTube頻道上分析指,目前跡象顯示《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並未落實,甚至不會在短期內立法,政府現時只是「靠嚇」,希望社會自律「收口」。

他預料23條立法一旦完成,政府可充公和凍結被捕人的資產,必定會令歐盟、美國等外國政府有很強烈的反應,阻礙中共與國際社會關係復常,「將會打一個大折扣」,為習近平「添煩添亂」,因此建議李家超「應搞清楚習近平究竟想做什麼。」

徐少驊又指,親共政客在猜度習近平心意時有不同的結論,有人以為習近平支持23條儘快立法,亦有人持相反意見,導致出現坊間資訊混亂衝突,是荒謬的施政現象。

去年底抽起23條立法議程

去年1月20日,行政署向立法會提交「2022年度立法議程」,當時列出了37項計劃在2022立法年度內提交立法會審議的主要法例,其中排第29位的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落實《基本法》第23條」,原先計劃於2022下半年度提交立法會。

不過,去年10月7日,行政署再向立法會提交立法議程更新版,其中已經刪去了《基本法》第23條立法。當時多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解釋,相關政策研究仍未完成,時機未成熟,再加上國際局勢跟以往不同。@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