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秦晉博士2017年致李克強書

圖為前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資料照。 (AFP)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3年10月30日訊】(編者按:在中共內憂外患加劇,內鬥升級,政局嚴重不穩的敏感時刻,年僅68歲的前中共總理李克強,在上海突發心臟病猝死,令海內外輿論深感震驚。早在2017年秦晉博士曾致信時任總理的李克强,勸其看清中共必敗之命運,不立於岩牆之下,避危於無形。)

在李克強猝死後,秦晉博士感嘆道,李克強出生寒門,學業有成;平步青雲,仕途暢順;江曾施計,狸貓太子;習惡罄竹,十年擺設;躺平求生,終被習滅;逝去突然,著實窩囊。

秦晉博士祝李克強先生,西天路上,一路好走。

秦晉博士2017年致李克強書

秦晉博士(新唐人電視台)

2017年3月23日

李克強總理鈞座:

先生雖出身於共干之家,根正苗紅,然非飲延河之水,食西北小米,有剖符書丹之功,誓書鐵券之貴的皇裔貴胄,而能官拜總理,位極人臣,忝列政治局常委之位實為異數。先生今日之成就,非得之於家族之蔭庇,而得之於自身努力,勤學苦幹也。由是,先生頗得海內外人望,固非虛譽也。晉出身微末,世隸農工,迄遜清,民國,以致當朝,家人從無一官半職,手無寸權,父母之輩老實純樸,唯上命是從。而晉今日竟然致書當朝首輔,問以天下之事,實在有違父母之命,非孝順之道也。

先生可知,中共之國已如累卵之危?或曰:中共之國自1949年已歷七世,東拒美國於朝鮮半島,北和俄羅斯,南俯印支半島小國,西定印度於實際控制線,南海諸島,東海釣魚島皆非腹心之患;更有說道,中國於2010年工業生產能力超越美國。有國嘴金斷言:世界從此沒有國家可以從外部打垮中國,也就是自1840年以來中國首次無懼於外敵入侵。果如斯言,中國何危之有?中國危矣!難道是危峰縹緲,雲影流星般的危言聳聽?

杜牧雲:「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中共之危,危在黨國體制,危在與身俱來之先天缺陷。威權體制之致命環節是接班人之爭。從中共建政以降,所謂路線之爭本質就是儲君之爭,大位之爭。高崗、劉少奇之爭是儲君之爭,毛、劉之爭是大位之爭,毛、林之爭同樣是大位之爭。或曰:此言差矣!劉、林並無與毛爭大位之意。然而,劉、林雖無與毛爭位之意,但劉、林未能參透毛氏聖旨,毛真正屬意的太子是毛家遠新。劉、林在毛眼中的角色只是毛氏王朝的過渡代理,其實類於謝東閔,嚴家淦於蔣氏朝廷之過渡角色。然而劉、林不讀中國書,不能參透毛氏用心,而踩紅線。劉無知之處,無知在捧紅太座王光美;林犯忌之處,犯在任由葉群、林立果招搖張揚。對毛而言,這是開子孫店,謀逆篡權的行止,當然是可忍,孰不可忍?鄧公復辟,知家天下之危,而倡以隔代指定接班人之制。然而就指定而言,鄧公之後又有誰有威德能再作隔代指定?果不其然,習大之後並無「法」定接班人可言。習大今已坐大位五年,似破十年任期規矩。而以十年為期,中共之亂必在十年之內。何以見得?威權體制,大位傳承,以血緣為先,如朝鮮之所謂「金剛山血統」。而中共之紅三代有何德能要中國民眾俯首稱臣?「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秦末天下大亂之局,勢在難免,而共黨必失其位。何以見得?其理有三,首先,共黨已無一黨專政的理論基礎。馬克思社會發展五階段論早已被證明是偽科學,淪為笑柄。其二,打江山,坐江山,貴族世襲,皇裔承傳,已被世界潮流淘汰,不再具有合理性。其三,天下苦秦久矣。共黨權使其臣,虜使其民,從上到下,腐朽爛透, 早已喪盡人心,為民眾所不齒。

君不見落馬貪官悔過書幾乎都有「我出身於貧苦家庭」之語,難道只有貧家子弟才作貪官?君不見王震,葉劍英, 江澤民家族富可抵國,他們除了侵吞國民公產,又有何德何能?又有誰雙規落馬?中共基層組織黑白同道,漁肉白姓,欺壓良善。死刑只為小民而設,大貪巨奸罪惡濤天,未見一人伏法。法制不公,權大於法,令清廷,民國為之汗顏。天下洶洶,民心沸騰,如地火燃燒,尋機而噴涌。正所謂:「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中共亡,中國不會亡。中國民氣已開,有識之士社會賢達遍布海內外,一旦受命於民眾,擔當起治國平天下之任,俱有與世界和諧同步的先天優勢。自以為「有兵在」的載灃難逃覆滅之命運,自恃有核彈的中共又有什麼理由可以逃出覆滅的命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共黨竊據中國神器,有何理由不歸還於民?

「知命者不立於岩牆之下」以先生之明難道還看不透中共必敗之命運?有道是「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以先生之才學,絕非坐以待斃,效阮籍作窮途之哭者輩。先生如能在天地變易之際,引領黨眾,順應潮流,放下武器,開關以迎義師,重建共和於神洲。先生之功可比肩美利堅華盛頓、辛亥袁項城、俄羅斯葉利欽之列。先生如能效法先賢,終結共黨獨裁專政,重建共和於神州,必將功垂史冊,光照千秋。先生於去留之際宜早作謀劃,不僅謀善果於自身,亦種善根於家人。書不盡言,還望先生細思。

時祺,

悉尼布衣秦晉謹致書以聞

夏曆二月廿七日歲次丁酉

本文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紀元》的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