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首顆自製氣象衛星升空

2023年10月9日,獵風者衛星發射升空。(國科會提供)
人氣: 2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10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9日於法屬圭亞那順利升空,談到台灣太空發展的下一步,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說,接下來要結合台灣半導體等優勢,打造入軌火箭,拚6年至7年後載著台灣製造衛星進入低地球軌道。

圖為獵風者衛星。
圖為獵風者衛星。(國科會提供)
圖為獵風者衛星。
圖為獵風者衛星。(國科會提供)

台灣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在9日上午9時36分發射成功,且順利入軌,在晚間8時56分左右與台灣地面站首次通聯。

太空中心:發射過程相當順利

國家太空中心說,9日發射過程相當順利,在發射後6分半鐘,火箭前三節推進器脫離,第四節推進器接續進行姿態控制;而在上午10時31分,獵風者脫離火箭,進入預定的601公里高的低地球軌道。

獵風者的發射之路面臨許多波折,在10年間歷經台美合作變更,以及COVID-19疫情等挑戰,而在發射前夕,原訂台灣時間7日上午的發射任務因監測數據超標取消,延後至9日終於順利發射。

隨著獵風者進入任務軌道,未來能覆蓋全球,可完整觀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低緯度地帶的天氣狀況,吳宗信說,這是劇烈天氣生成的區域,對於天氣觀測、甚至是了解颱風的形成,都可望帶來許多幫助;未來獵風者也能提供全球最重要、最欠缺的海面風速資料。

未來台灣將發展入軌火箭

談到台灣太空發展的前景,吳宗信說,由於台灣目前沒有火箭自主發射能力,因此需要向歐美國家的航太公司尋求協助我國衛星入軌;而太空中心今年正式啟動入軌火箭計畫,預計在6到7年後,可以載著台灣的衛星進入低地球軌道。

他解釋,台灣如果掌握運載火箭,可以讓衛星相關技術進步非常快,屆時我方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要讓衛星上去,可以高頻率發射。

吳宗信說,台灣在半導體、精密機械、網路通訊等領域有非常強的基礎,不僅有廣度還有深度,在全世界的火箭、衛星產業扮演一定的角色,只是還沒有太空產業鏈,未來希望在此突破,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達成入軌火箭的目標。

總統:令台灣人驕傲的一大步

對於衛星發射成功,總統蔡英文說,從構想、設計到製作都是「台灣製造」的氣象衛星獵風者,不只是台灣航太產業的一大步,也是令所有台灣人驕傲的一大步。

她說,太空領域的科技與產業發展,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議題,不僅跟國家發展有關,也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未來當颱風來襲時,「獵風者」將能提升對颱風強度與路徑的預報能力。

她說,「獵風者」蒐集到的資料,可以應用在大氣、海洋、陸地水文等科學研究,對全球氣象觀測預報是一個重大突破,也將對全世界做出貢獻。

蔡英文認為,這次「獵風者」發射升空能夠證明,以台灣在半導體、精密製造的優勢,絕對有能力進軍全球太空產業。

將投入251億 推動太空產業發展

她說,未來政府會透過第三期太空計畫,在10年內投入新台幣251億元,和民間攜手推動太空產業鏈發展,也會培育下一代太空科技人才,讓台灣不會在太空這個新興場域缺席。

蔡英文說,2017年「福衛五號」升空,見證台灣有自主研發衛星的能力。2019年「福衛七號」6枚衛星升空,展現台灣的太空科技持續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她表示,從勇鷹高教機、海鯤潛艦問世,再到「獵風者」升空,未來大家可以驕傲的跟下一代說,台灣製造不僅能站上國際,也能飛在天空、潛入大海,更能飛向太空。◇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