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經濟脅迫企圖介選 學者:不應妥協

圖左至右: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中舜、中經院院長葉俊顯、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侯駿霖/大紀元)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3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指出,中國對外經濟脅迫不斷,即利用經濟壓力迫使對方改變政治外交立場為目的,很多人說美國現在也組成晶片四聯盟,限制半導體對中國出口,但這是基於維持競爭、資源限制的概念,保持國家科技實力,這與中國企圖改變他國政治大相逕庭。

近年可定義為對台灣經濟脅迫,包括從2021年3月中方以檢出介殼蟲為由,禁止台灣鳳梨輸中,9月相繼禁止蓮霧、釋迦進口;2022年7月禁止石斑魚進口,8月禁止白帶魚、竹筴魚、柑橘進口,甚至有3,000餘項產品的工廠未完成境外生產註冊,暫停輸中。

由於台灣總統大選在2024年1月13日,今年中國經濟脅迫手段頻頻,今年4月宣布要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10月又延長調查時間至2024年1月12日、就在大選前一天,不難看出中國影響台灣政治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顏慧欣表示,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宣布競選下一任總統,也就是今年8月,中國商務部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稱台灣違反多項WTO原則,同時釋出要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等,甚至近期富士康遭中國查稅。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中國大陸現在經濟狀況不佳,對富士康太過「殺雞儆猴」反而影響台商對中國的態度,包括近期中國房地產泡沫,進而讓台商評估要從中國撤出,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崩塌的骨牌效應。

顏慧欣認為,台灣回應經濟脅迫方式,絕不能單方面妥協,因為只能引來更多脅迫,台灣應持續深化國際合作,例如歐美或中等大國才有特權可以真正的反制裁。公私部門未來方向應加速分散市場、開發新產品及多角化經營。

台灣應注意綠色通膨

歐盟CBAM要求對各國輸歐產品課稅,但收稅標準若與歐盟相同,就無須課稅,讓出口國紛紛制定相關政策。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中舜表示,以企業觀點而言,當然也希望競爭對手被課稅,才能有公平的競爭。

不過,陳中舜示警,各國政府跟著課稅的結果,其實最後仍由消費者買單,未來將形成一個很明顯的「綠色通膨」。

針對未來景氣走勢,王健全指出,今年美中兩大經濟體表現不見好,美國利用升息對抗通膨,但降息才能救經濟,陷入了左右為難,中國也面臨房地產暴雷、地方政府財務危機,過去10年依賴房地產驅動,恐需要5至10年做大幅度的升級轉型,經濟才可能回穩,轉型若沒成功將維持中低度成長。

台灣今年出口、投資較差,接近年底才出現消費熱潮,但發現相對於國旅,到日本旅遊人數暴增,製造業整體表現不是太好,儘管AI帶動部分的晶圓代工、封裝測試,但要等新應用如零售、醫療、汽車電子等商業模式成熟,景氣才有望好轉。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