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不再 香港變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人氣 4474

【大紀元2023年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報導)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經歷移民潮、疫情等衝擊後,股市、樓市等方面的表現,均反映香港過往優勢與發展前景一去不返。大陸網民近期紛紛揶揄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引來港府官員反駁,仍搬出香港長遠發展的優勢,是和經濟走下坡的大陸的經濟和金融聯繫。多個評論認為,香港一國兩制已經「變形走樣」,政治環境令外資避走,香港是「昔日金融中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12月1日發表網誌,反駁「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稱香港是「久經歷練的國際金融中心」。10天後,週一(12月11日),恆生指數一度跌穿1.6萬點關口,最低去到15,972點,午後跌幅收窄,收市報16,201點。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共當日,恆生指數為16,365點,顯示港股已經跌穿1997年水平。

香港IPO表現欠佳

儘管政府仍以「一國兩制」來表述香港,但實際上各地資金已經逐步減少流入香港。據瑞恩資本在11月初最新統計顯示,2023年頭十個月於香港新上市公司只有52家,共集資約316.73億元。新股上市數量則較去年同期減少10家,當中集資所得金額,更比同期大削534.35億元,或62.80%。其中在今年2月及8月,本港新股市場竟出現前所未有的IPO新股「零上市」情況,令人憂慮。

以今年首三季的IPO(首次公開招股)金額計,港交所排名已經退至全球第八,落後於印度及印尼。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在今年9月預計,香港全年IPO集資額更有機會跌至約500億元,是11年以來最低。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嘉彰更在10月4日向傳媒明言,歐美資金已不太來港,問題非常嚴重,加上近期在港的IPO集資額不高,集資不是機構投資者所買,而只是自己的朋友互相支持,「所謂的投資者都是自己的朋友及家人⋯⋯有些『塘水滾塘魚』」。

與此同時,香港在國際上的聲名,亦或隨美國進一步的對港政策每況愈下。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11月29日,修訂並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

穆迪調低香港信用評級為「負面」 直指政治因素造成

雖然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恆生指數表現更差,但是這次香港的經濟前景,顯然更為黯淡。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12月6日下降香港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調低為「負面」。

穆迪指,隨中港在政治、機構、經濟及金融的聯繫日益緊密,當大陸的信用展望調低,意味也要調整香港的信用展望。穆迪還提到,實施《港區國安法》及改變選舉制度,降低香港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但暫時仍能靠經濟、法治、營商和稅制框架等優勢支持。

諷刺的是,正當穆迪表明香港是因為大陸而被調低信用展望時,港府發稿回應稱同大陸「不斷深化和擴大的經濟和金融聯繫不應成為調低評級的因素。相反,這些聯繫是香港長遠發展的優勢」,並反駁《港區國安法》及改變選舉制度是「確保香港的穩定和發展」。

港府為大陸的經濟展望,與穆迪唱反調,稱「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大陸經濟衰退

根據大陸官方數據,今年第二季,大陸吸引到的外商直接投資只有49億美元,比第一季度的205億元銳減76%,比去年同期更銳減87%。

到第三季,外商投資更出現118億美元的赤字,是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的首次。《華爾街日報》8日報導,今年第三季投資者從中國撤出120億美元,是自2000年有記錄以來首次資金淨流出,亦顯示連續6個季度外商從中國撤走1,600億美元的利潤,顯示外商認為中國大陸的風險大於機會,故不在在在大陸境內再投資。

另外,中共財政部公布今年上半年稅收數據,各項具代表性的稅收數據均有大幅縮減:(見下表)

中共財政部公布今年上半年稅收數據,各項具代表性的稅收數據均有大幅縮減。(大紀元製圖)

同時,大陸房地產龍頭企業接連「爆雷」繼恆大許家印被拘捕後,碧桂園亦宣布無法償還外債。而中國老牌信託機構中融信託的停兌風波將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引發連鎖反應,而更為重要的是市場信心將會崩盤,從而引發更為廣泛的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大陸也面臨地方巨債問題。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地方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投平台)有息負債由2010年的5.7萬億元飆升至2021年末的55.03萬億元,漲幅達9倍。而2022年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35萬億元,城投平台的債務已遠遠超過地方政府顯性債務規模。2020年,城投平台的總負債與GDP之比上升至121.05%。

穆迪列地方融資平台入降級觀察

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穆迪12月5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調為「負面」後,第二天宣布對多個直接受影響機構作相同評級調整。其中,22個地方融資平台(LGFV)信評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26個地方融資平台被列入信評降級觀察名單。

26個地方融資平台分別來自5個省份,包括山東、河南、湖南、廣西和四川,另有直轄市重慶和西藏拉薩市。

中國銀行研究院6月13日的《宏觀觀察》報告披露,2021年存在發生財務風險可能性的城投平台升至87.5%,數量達到2,567家。

倒閉失業裁員「三潮」來襲

大陸多地已經出現企業倒閉潮、裁員潮、失業潮。11月,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證實將關閉遊戲業務「朝夕光年」,上千員工或面臨被裁撤。

大陸網上流傳,浙江、河南等地不少工廠因訂單減少、庫存積壓,提前放假。到上月更傳出消息,深圳等地大量外地員工失業後找不到新工作,提前返鄉過年。

大陸「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國餐飲累計新增註冊量為350.1萬家,較去年同期多出37.4萬家;但同時,全國餐飲累計吊銷量達105.6萬家,而去年同期為53.8萬。廣州熱門商圈之一江南西,近期傳出2公里長的路,有10多家門店關店歇業,包括螺螄粉店、滷肉卷店、炸雞店、泰國菜店、豬雜粥店、燒烤店等等,關門的店大部份是單體小店,也有少數是連鎖店。

台灣《商業周刊》總主筆呂國禎日前在當地電視節目《關鍵時刻》評論,連低價餐飲等「降級消費」都支持不住,「一碗十幾塊甚至幾塊錢的螺螄粉都吃不起,那就是非常可怕的現象」。

上述種種情況下,大陸能如何帶動香港經濟成疑。

前有線新聞助理總監兼有線財經台台長顏寶剛10月24日在大紀元專欄指,大陸9月的外商直接投資僅為98.6億美元,同去年同期比大跌41%,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他表示,香港2021年為大陸提供外商直接投資,佔當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FDI)總數逾72%,分析大陸FDI「斷崖式下跌」下,香港的投資規模必然受到沉重打擊。

香港政治環境改變 外資避走

另外,顏引述《華爾街日報》文章,稱有外國諮詢公司稱,業內正重新評估在中國的業務規劃和潛在風險,包括部分香港地區的業務。

他指出,香港政治環境改變,所謂「國家安全」凌駕了所有環節、法律變成服務政治,今天的外資企業更難確定「敏感範圍」界線,「已經深刻認識到香港近年的變化」,認為其「遠離這個昔日金融中心也是必然趨勢」。

劉夢熊:一國兩制變形走樣 港已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8月質疑香港已經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他說,不少香港人與國際社會都覺得現時的香港已偏離《中英聯合聲明》與《基本法》所講的「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認為一國兩制已經「變形走樣」、「正在內地化,向一國一制蛻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正在衰亡和沉淪。

劉又指出,言論、新聞、出版自由、法治等指標都顯示香港目前已經不再是「原有的」香港,「香港故事做好做好了還是做壞了,大家有目共睹」,亦認為移民潮反映香港留不住人心。@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蒸發140億美元 香港股市為何全球最慘?
【網海拾貝】習近平進行斯大林式的全面清洗
香港股市暴跌引發券商倒閉潮
港股股指倒退26年 東方明珠蒙塵背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