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3年紐約華人十大新聞(下)

人氣 127

【大紀元2023年12月30日訊】2023年將結束,紐約華人社區經歷了許多挑戰和變化,從移民危機的爆發,到聯邦法院否決大學招生考慮種族,大紀元紐約報社整理了一年中影響重大的十則新聞,讓我們一起回顧,並從中學習,準備迎接2024年的挑戰。

六、紐約市地鐵漲價 堵車費7.5元起跳

紐約市的交通成本正在攀升。除了地鐵票在2023年7月中旬確定從單趟2.75美元漲為2.9美元之外,7.5美元起跳的堵車費最快將在2024年4、5月開徵。

12月初,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委員會表決通過由交通移動審查委員會(TMRB)提出的堵車費收費框架,計劃在明年初展開為期60天的公開審查程序,最快可在2024年的春天尾聲,開始向進入曼哈頓60街以南「中央商務區」的車輛,收取單趟15美元至36美元的堵車費。

MTA目前的堵車費標準是:摩托車7.5美元/私家車15美元/小卡車(廂式卡車、家具搬運車等)24美元/大卡車36美元。計程車/共乘網約車可以向乘客收取堵車費,單趟收取1.5美元/2.5美元。除了緊急授權車輛(救護車、消防車等),以及持有身心障礙者證明的車輛或是持照的服務車輛,所有進入曼哈頓60街以南的車輛,每天至多課徵一趟堵車費。

堵車費從推行開始就充滿爭議。新澤西州長與李堡市長已經採取法律行動對抗,紐約州橙縣、洛克蘭與納蘇縣的州議員與參議員對收費標準感到不滿,要求MTA釋出更多費用優惠,否則將支持新澤西打官司抵制。紐約市的百老匯聯盟也對外表示15美元堵車費不利於劇院經濟。

但是MTA至今都沒有讓步,僅提供低收入市民與司機申請優惠、夜間通車折扣,以及華人小巴不需支付堵車費。堵車費項目預計每年收滿10億美元,作為150億升級紐約市地鐵設施與大眾交通網絡的資金。

七、最高院判哈佛北卡平權招生政策「違憲」

2023年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哈佛和北大大學招生中考慮種族的「平權行動」政策為「違憲」。(亞裔教育聯盟主席趙宇空提供)

2023年6月29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平權招生政策「違憲」,推翻了40年來美國大學錄取中採取的基於種族的「平權行動」政策。

此判決被美國華裔稱為「里程碑式」的「歷史性」勝利。亞潮萌(AWA)、紐約同源會(CACAGNY)、紐約市居民聯盟(NYCRA)和教育倡導組織「PLACE NYC」聯合發表聲明說,一些大學招生時濫用「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已經太久,它們按種族區分與限制錄取,造成事實上對亞裔的集體懲罰,剝奪了數十萬名申請學生的權利。

基於種族的群體身分的歧視是違憲的、非美國的,和不道德的,呼籲所有大學在錄取上遵守法律,停止所有基於種族區分的歧視行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很多美國高校一直以「促進多元化學生群體教育利益」的名義實行「種族配額」,對普遍高分的亞裔學生採取歧視的政策。

據一名被多個大學拒絕的高分學生王喬恩今年6月對福克斯新聞所說,有一家提供入學和應試建議的機構在輸入他的考試成績後,得出的模擬結論是:作為亞裔,他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可能性是20%;如果作為非裔,被錄取的可能性是95%。最高法院判決後哈佛和北卡都表示要「遵守最高法院的裁決」。

7月,民權律師協會(Lawyers for Civil Rights)對哈佛提起訴訟,指控該校使用的遺產和捐贈偏好政策,使白人學生受益過多;投訴還稱,和那些與捐贈者或校友沒有關係的申請者相比,這些申請者被哈佛錄取的可能性高出五到六倍。

11月,美國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表示大學如不改變傳統招生政策,將禁止它們獲得聯邦資助和認證。12月16日哈佛回應說,在大學領導層做出決定前,哈佛仍會使用遺產偏好錄取政策。

八、以巴衝突在美國校園激發論戰

哥大校友、億萬富翁庫柏曼(Leon Cooperman)宣布停止對哥大捐款。圖為10月12日哥大學生舉行的聲援巴勒斯坦的遊行。(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10月7日,哈馬斯向以色列平民發動攻擊,引發以巴衝突。 在美國,一些知名學府內也掀起了激烈的論戰。 一些哈佛大學的知名校友對一份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聲明表示強烈不滿,認為該聲明把戰爭的全部責任推給以色列,對猶太人造成傷害和恐慌。 他們要求學校採取措施,阻止反猶太現象的蔓延。

日前,要求哈佛改變的聲音日益高漲。 紐約哥大也因為有學生挺巴而遭到億萬富翁庫柏曼的停捐。學校是社會的縮影,美國大學校園內的以巴論戰,在全美各地也有所體現。在此背景下,「為什麼左派憎恨以色列?」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PragerU在2020年底發布的一段視頻討論,於10月23日被加上中文字幕上傳到X平台,引起許多華人關注。視頻用三個指南針來解釋左派看待世界的方式,強調左派以權力、種族和階級取代了道德指南針,導致對以色列和美國的憎恨。

X社群媒體上的華人網友對視頻有不同反應,有人認為其簡潔解釋了時事新聞,強調左派以「我弱我有理,我窮我有理,我黑我有理」,「這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同情哈馬斯的基本上都是左派,和當年同情共產革命一樣。」

11月9日,與中共有關聯的「人民論壇」組織了全國性學生遊行抗議以色列,引起關注和爭議。 該組織主張「擊敗以色列」、「摧毀美國的資本主義」和「製造歷史時刻所需的混亂」。 其金主是住在上海的、對中共持同情態度、支持社會主義事業的美國左派富豪辛漢(Neville Roy Singham)。一些人對左派力量與中共的利益合流感到擔憂。

12月6日,來自中東的六位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與紐約同源會創會會長陳慧華到華埠會談,其中討論了全球左翼運動對中東局勢的複雜影響。

九、司法改革:修訂保釋法與簽署清白法案

2023年11月16日,紐約州長霍楚在布碌崙簽署立法《清白法案》。(Susan Watts/Office of Governor Kathy Hochul)

紐約市去年因為犯罪率高漲未得到妥善解決,對罪犯過於寬鬆的無保釋金制度成為眾矢之的,紐約州長霍楚在社會輿論要求改革的情況下,在今年州預算中修改有爭議的保釋法。但另一方面,州長也簽署了自動封存犯罪記錄的《清白法案》,保守派人士批評該法案是「讓罪犯的生活變得更好」,而「讓守法的紐約人和家人更加不安全」。

保釋法修正案允許法官針對重罪被告設定保釋金或關押,取消了對被告「限制最少」的保釋標準,賦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對於重罪被告可以設定保釋金或關押。然而,這一修正受到進步派的質疑,州眾議員沃克指出這可能導致更多黑人、棕色人種和貧困人口在審前被拘留。

霍楚之前曾表示,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沒錢交保而被關押,但是數據顯示,重罪慣犯的再犯率上升。這就是為什麼必須修法遏阻慣犯。儘管州長霍楚在與州議會的預算談判中,就修改保釋法達成了協議,但是檢察官所要求的修改現行「證據開示法」(Dicovery Law),對慣犯嚴格執法,給予地區檢察官更多時間向被告律師提出證據,這部分仍然被排除在預算談判之外。

《清白法案》是讓符合條件的輕罪(misdemeanor)犯在刑滿獲釋的3年後,如果不繼續犯罪,其相關犯罪記錄將分別自動封存,而重罪(felony)犯罪記錄則在8年後被封存。根據約翰‧傑伊學院的估計,這項法案將使紐約州220萬人的犯罪記錄自動封存。

不過,該法案不會封存個人的性犯罪、謀殺或其它非毒品的A類重罪等犯罪記錄;執法部門、檢察官、紐約州教育廳、法院和其他團體仍然能查閱調查對象的犯罪記錄。州長11月表示,「打擊犯罪的最佳方法就是一份高薪工作」,這就是她之所以支持犯罪者當刑滿獲釋且多年後沒有再犯罪,「就可以給他們一個乾淨的記錄」。

十、紐約市長陷籌款門 鄭祺蓉也被查

2023年10月1日中共建政日,(左起)中共駐紐約總領事黃屏、紐約市長亞當斯、鄭祺蓉在美國繁榮華埠總會於舉辦「中國日」活動上。(讀者提供)

11月2日,FBI特工突襲紐約市長亞當斯競選活動主要顧問薩格斯(Brianna Suggs)的住所,調查亞當斯在2021年的競選中是否涉及與土耳其政府合謀,使用「幽靈捐款人」為其進行競選捐款。

薩格斯曾籌集亞當斯競選活動資金1900多萬美元。當天亞當斯正在華盛頓參加移民危機會議,迅速返回紐約,特工後來拿走了亞當斯的手機和iPad。《紐約郵報》12月23日報導,亞當斯在其上任後的第一個財政年度中為市政府增加了293名「特別助理」,比前任增加20%以上。

這批頭銜模糊、只對亞當斯負責的助理約占市長辦公室工作人員的三分之一,花費了納稅人2,430萬美元,其中85人的收入達到六位數,13人的收入超過20萬美元。其中,亞當斯的亞裔事務主任鄭祺蓉(英文名Winnie Greco)作為「特別助理」年薪為10萬美元。據《The City》11月報導,她向一位競選志工承諾市府工作機會,條件是無償協助她的住宅翻新,還要求亞裔企業高管捐款1萬美元,以獲取參加市長官邸舉辦的活動入場券。

市府調查部正在審查此事。鄭祺蓉多年來一直擔任政府編制外的「中美大使」,組織政客訪華並介紹中共政府官員,同時是亞當斯的無償競選籌款人,與亞當斯的關係日益密切,被亞當斯的高級助手稱為「家人」。根據鄭祺蓉在2000年創立的「亞美經貿文化促進會」官網介紹,她的工作「得到了中國政府、中國人大、中國外交部、中國友好恊會、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的極大重視與支持。

受到歷任中國駐紐約中國領事館總領事以及中國外交協會副會長邱勝雲稱讚,鄭祺蓉會長是民間的外交官。」考慮到市長與鄭祺蓉的長期關係,以及她在華裔社區為市長籌款的影響力,尤其是她與中共政府的密切關係,使得這項調查更加引人注目。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流年不利 海外親共中文媒體遭遇寒冬
回顧2022年紐約華人十大新聞(上)
【晚間新聞】長沙學生抗爭成功 評論:中共最怕的出現了
【全球新聞】中國疫情嚴重 體制內年輕人密集病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