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翻牆必看】動向有異 丁薛祥失寵?

圖為丁薛祥。(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3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每天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文章:

1.丁薛祥近期行蹤異常 是否「失寵」引關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最近的動向引發了外界廣泛關注。他不僅缺席了中共高層的一項重要會議,更未按中共慣例接任一項要職。丁薛祥是否「失寵」引發關注,時政分析人士表示,習家軍內部已起火,未來明爭暗鬥將難以避免。

2.大陸增變異株病例 張文宏稱第二波疫情抬頭

中共疾控中心發布新冠病毒數據,對比4月22日中疾控的數據,4月21日至4月27日,新發現近千例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近1週呈上升趨勢,4月27日增至6752例。這被指是疫情的冰山一角。大陸專家張文宏稱新冠第二波疫情有抬頭跡象。

3.沈舟:從蘇丹撤僑曝光了中共軍隊投射能力

非洲的蘇丹4月15日爆發內部軍事衝突,各國紛紛撤僑。4月29日,新華社報導稱,中共軍隊完成中國公民撤離蘇丹的任務。黨媒試圖再次唱讚歌,稱是習近平下令;但對比各國軍隊參與撤僑的行動,中共軍隊採用了最曲折的一條撤離路線,也凸顯了中共軍隊投射能力的差距,難以匹敵美國和西方國家,甚至不如一般國家。

4.鍾原:中共政治局會議印證中國經濟實情

4月18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黨媒宣傳稱經濟「發展脈動強勁」,「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逐步增強」。然而,4月28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卻稱,當前「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政治局否定了黨媒的宣傳,透露了中國經濟的實情。

5.荷蘭連連出拳敲打中共 對華政策轉向鷹派?

荷蘭向來以重商聞名,但在對華政策上看似正變得越來越強硬。在北京將國家安全威脅輸出到全世界之際,從人權到技術,這個西歐國家在連連敲打中共。

6.菲總統將訪美 加強商業軍事合作應對中共威脅

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在下週一(5月1日)將舉行的美菲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和菲律賓總統馬科斯預計將就推動雙方間商業接觸,以及對來自中共的威脅共同感到擔憂的背景下,就加強在軍事領域的合作達成協議。

7.分析:數字人民幣背後的管控升級和代價

江蘇省常熟市的公職人員將收到數字人民幣(e-CNY)的全額工資,這讓數字人民幣再成熱點話題。分析人士認為,中共推出數字人民幣的目的還是要加強管控,代價將是中國經濟和中國人的人權狀況進一步惡化。

8.在德營救中國異見人士 台灣乖乖女緣歸大法

在德國,一名台灣女子在營救中國異見人士的過程中,有機會深入了解了法輪功,通過自己的求證和思考,終於走入大法修煉。這是怎樣的緣分和善行?她又在修煉中有哪些體會呢?

9.陳思敏:「17個電話」再揭中共活摘利益鏈未斷

當前中共作為內外行銷「公民捐獻取代死囚器官」的官方文宣,是國家衛健委領導、黃潔夫主編中英文版《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報告》。由於疫情延至去年6月發布的《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報告(2020)》中,放了一張圖,是2015年停摘死囚器官以來連續六年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數量。

10.【專訪】許成鋼談中國經濟制度之惡疾

中共日前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及需求仍然不足,擴大需求是經濟回升的關鍵。專家分析,內需不足有三大原因,對經濟做出重大貢獻的民企信心受損,而中共救經濟的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經濟痼疾難解。

11.大陸流傳反戰文:如果開戰 絕不上戰場

近年來,中共頻頻恫嚇武統台灣,但中國網路廣傳一篇反戰文說,「開戰絕不上戰場也不會讓孩子去。」該貼文引發無數網民共鳴。

12.中國最大航運企業中遠海控一季度營收「腰斬」

作為中國最大的航運企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COSCO)的上市公司中遠海控近日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該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

13.中國房地產市場萎縮 世茂股份去年虧損45億

世茂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世茂股份4月28日晚間披露業績報告顯示,2022年營收和淨利均大幅下滑。

14.全球最大商會警告在華經商風險上升

全球最大商會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週五(4月28日)警告說,中國(中共)對外國公司更加嚴格的審查,「顯著」增加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

15.王友群:毛澤東老師楊樹達家十人遭橫禍

澤東的老師楊樹達一家,是湖南有名的「教育世家」,出了許多知識分子。但是,在毛澤東當政後搞的歷次政治運動中,楊樹達一家至少十人被打成「反黨分子」或「反革命分子」。

責任編輯: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