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陸揚言再砍ECFA優惠 學者籲布局供應鏈上游

圖為基隆港。(Sam Yeh / AFP)
人氣: 2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戴德蔓台灣台北報導)中共商務部9日稱,正研究擴大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關稅減讓。學者表示,中共針對的都是中國自身產能過剩的產品,且其進口替代的政策方向一直沒改變,不只針對台灣,連韓國也遭殃;台灣若想保有優勢,除了供應鏈移轉之外,還得往供應鏈上游去移動。

中共商務部發言人9日聲稱,自1日中止台灣12項石化產品適用ECFA稅率以來,民進黨當局未採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貿易限制。有關部門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的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

圖為午仔魚。(中央社)

行政院經貿辦9日晚間表示,「事實上,中國對台灣高科技產品進口的依賴,遠超過台灣傳統產業對中國市場出口的依賴程度」,台灣去年1月至11月對中國出口占比已達21年來同期新低,農產品、化學品、紡織品等成功分散至美國、日韓、歐洲及新南向國家,對中國出口已全面減少。

香蕉。(陳柏州/大紀元)

經貿辦說,在台灣總統大選期間,中共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又逕自認定結果、中止部分ECFA項目,已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機制與相關規範,貿易問題應循WTO機制處理,中共不該自陷嚴重錯誤的政治邏輯。

經貿辦說,政府已對風險及損害做好萬全準備,各相關部會將持續與業者密切溝通,必要時,也會有快速的輔導機制協助業者即時因應。

經濟部:產業界已有因應之道

貨船示意圖。(中央社)

針對這次被點名的產業,經濟部次長曾文生10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包括紡織、機械、汽車零組件等,相關產業界代表都有對外說明相關議題,並將透過提早分散市場、在地生產就地供應,以及長期找到利基切入、提升產品品質等方式因應。

紡織業示意圖。(Getty Images)

曾文生舉例,紡織業者現多跟隨品牌商,把生產基地由中國移轉到東協國家,評估影響有限;汽車零組件業者則是就近供應;機械業則開發利基市場、提升品質,從對外反應評估,可能的影響性「不至於這麼大」。

他強調,中共片面變更不利於建立互相信賴的貿易機制,仍盼雙方能在WTO架構下討論;經濟部也將與更多產業聯繫,提供市場拓銷、產品品質研發改善等一切必要協助。

此外,陸委會表示,有關兩岸貨品貿易爭議問題,我方已多次提議,願在既有架構下與陸方協商,但中共目標顯然是介選,對於我方建議完全充耳不聞。陸委會也對中共當局提出最嚴厲譴責,奉勸中共當局不要以為統治大陸百姓的手法,可以逼迫台灣人民就範,一而再的介選,只會適得其反。

圖為高雄港。(中央社)

陸鎖定自身產能過剩項目 學者籲盤點

圖為在基隆港等待裝船的貨櫃。(SAM YEH/AFP)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研究員邱達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共對ECFA的中止處在研議階段,是否真的中止,主要是要看選後的兩岸關係。他坦言,兩岸不是不想談,而是台灣想在WTO架構下談,但中共要在九二共識下談,雙方沒有共識。

單論ECFA早收清單內容,他說,主要分為石化、運輸、機械、紡織及農漁等產業,「其實這是在支撐兩岸傳統產業的供應鏈」。不過,中共去年已宣布中止石化部分產品的關稅優惠,而這次處理的就是剩下的其他項目。

邱達生說,盤點之前遭取消關稅優惠的12項化學品後發現,主因是中國自身經濟不好,也沒有顯著的復甦跡象,所以取消產能過剩項目的進口關稅優惠。

他說,那時候就知道,中共取消關稅優惠的標準,可能聚焦在中國產能過剩的部分,「我們應該去加以盤點,特別是ECFA剩下的產業,有沒有此現象,而現在中共針對的也是這部分。」

對岸拚進口替代 台高科技業須持續提升

工具機示意圖。(中央社)

邱達生說,據經濟部統計,與剛簽ECFA時相比,現在ECFA占台灣整體出口的比率近乎腰斬,不到4%,而且數字越來越低,這背後有兩個原因,一是在中國生產要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台商重新布局,轉到東南亞去生產;二是中國紅色供應鏈的進口替代,都影響到對台灣的進口。

他說,就如經濟部與許多學者所言,台灣對ECFA的依賴程度已不是那麼顯著,而且即便中方停止相關的關稅優惠,中國還是可以從台灣進口有關產品,只是成本比較高,廠商的訂單多少會受到影響,相關就業可能受衝擊。

至於高科技產品,邱達生說,現在是中國較依賴台灣,特別是在美中科技戰的大環境下,中國還能通過台灣取得一些相關且沒有違反美國規定的技術,但這不代表中共永遠不會對高科技產業動手,假如中共持續扶植自己的產業,且取得技術並實施進口替代的政策,自然會減少對台灣的進口。

對於總統候選人,他建議,中共的進口替代不會只對台灣的傳統產業造成影響,它對所有貿易夥伴都是這樣做的,台灣要是想在兩岸貿易取得優勢,產業布局就要持續往供應鏈上游移動,且提升產品品質與投入研發,不論是傳產或是高科技業都一樣。◇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