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雲林報導)在雲林縣林內鄉,一座歷史悠久且充滿故事的建築——林內驛站,已成為當地文化和旅遊的重要中心。林內驛站,不僅是見證地方歷史的地標,更是推廣農業與生態資源的重要據點。由於雲林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積極經營,這棟已有113年歷史的建築,重現活力,成為遊客探索林內的起點。
文化遺產的重生
林內驛站原為三菱紙廠的辦公室,隨著台灣的政治與經濟變遷,歷經數次轉手。根據斗六高中退休教師暨文史工作者陳南榮的回憶,該建築曾在民國四十四年被久大紙廠接手,隨後於四年後倒閉。到了民國五十四年,寶隆紙廠接手經營,直至民國七十八年才停止林內廠的生產。
「回憶當年畢業後,我曾在寶隆紙廠打工賺錢。那時的報到辦公室,就是現在的林內驛站窗口,」陳南榮談起當年的歲月,彷彿重回那段時光。他描述了當時在工廠的辛苦,三班制的打卡工作,月薪九百元的收入,以及沒有周日休假的日子。這樣的經歷讓他後來決心從軍,並在退伍後重考,最終考上高雄師範學院,改變了一生的命運。這段歷史也見證了驛站建築的多重功能與價值。
林內驛站的現代轉型
如今,林內驛站由雲林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承租,定位為當地旅遊及農產品推廣中心。理事長曾勝棋表示:「我們希望將林內驛站作為旅遊的重要據點,吸引遊客前來了解林內鄉的特色與資源。」林內驛站不僅提供旅客資訊,還將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例如芋頭剉冰與芋頭米粉,融入其中,成為旅客體驗的亮點。
曾勝棋表示:「我們希望將林內驛站作為旅遊的重要據點,吸引遊客前來了解林內鄉的特色與資源。」(曾勝棋提供)
曾勝棋進一步解釋,林內鄉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如紫斑蝶、八色鳥及台灣彌猴,這些生態亮點吸引了不少生態旅遊愛好者。此外,林內驛站的附近還有濁水發電場、林內神社等日據時代的古蹟,這些歷史遺跡為旅客提供了更深的文化探索機會。
濁水溪的灌溉與農業發展
林內鄉的農業繁盛得益於其地理優勢,位於濁水溪灌溉系統的進水口,使這片土地資源豐富,孕育出多種高品質的農產品。曾勝棋特別提到:「我們的台灣木瓜和林內芋頭品質極佳,希望透過林內驛站推廣這些特色農產品。」林內驛站成為將當地農業與觀光結合的平台,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
懷舊與展望 一位文史工作者的感恩
陳南榮以懷舊的語調回憶起他在林內驛站的年輕歲月,從高中的畢業到在紙廠打工的日子,這裡見證了他成長中的酸甜苦辣。他感嘆:「退伍後,我的命運因考上高雄師範學院而改變,這真是時也命也運也。」這樣的經歷使他對林內驛站充滿了情感與歷史使命感,並持續推廣當地文化與歷史知識。
陳南榮並分享了當年在軍隊服役時的特殊經歷,從三年兵役縮短為兩年,並因退伍後聯考的優待政策,意外考上師範學院,這段經歷讓他深感命運的不可預測性與感恩。他的回憶不僅豐富了林內驛站的故事,也提醒人們珍惜歷史遺留下的文化資產。
歷史與未來的交織
林內驛站如今已不再僅僅是一座舊建築,它成為當地人與遊客之間文化與歷史交流的橋樑。這裡承載著過去的記憶,亦開創了新的篇章。從曾經的紙廠辦公室到現代的旅遊驛站,林內驛站象徵了林內鄉的發展與轉型,將歷史的足跡與現代的創新緊密結合。
責任編輯:陳玟綺